《中醫詞典》解釋「豆腐疔」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豆腐疔,又名腐疔,是疔腫的一種。疔腫是一種急性化膿性皮膚病,多發於頭面部,以青壯年為多見。豆腐疔的典型特徵是疔腫的形狀和顏色都像豆腐。疔腫的頭部呈圓形或橢圓形,直徑約1-2厘米,表面光滑,顏色為白色或淡黃色,有時可見到小膿點。疔腫的周圍皮膚紅腫,有觸痛。豆腐疔多發於頭面部,以額部、眉弓、鼻樑、耳後、顳部、枕部、頸部等處為多見。

豆腐疔的發病原因主要是由於皮膚毛囊或皮脂腺受到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金黃色葡萄球菌是一種常見的致病菌,多存在於人體的皮膚、鼻腔、咽喉等處。當皮膚受到損傷或免疫力低下時,金黃色葡萄球菌就會趁機侵入皮膚,引起感染。

豆腐疔的臨床表現主要為局部皮膚紅腫、疼痛,有觸痛,並可出現發熱、頭痛、全身不適等全身症狀。豆腐疔的治療以抗菌消炎為主,可使用青黴素、紅黴素等抗生素治療。如果疔腫較大,可在局部切開引流。豆腐疔的預後一般良好,但如果治療不及時,可能會引起蜂窩織炎、敗血症等嚴重併發症。

豆腐疔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保持皮膚清潔,避免皮膚損傷。

2.增強自身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3.注意個人衛生,避免接觸傳染源。

4.如果出現皮膚紅腫、疼痛等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

豆腐疔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但如果治療不及時,可能會引起嚴重的併發症。因此,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預防豆腐疔,一旦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