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肺燥」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肺燥

肺燥是一個中醫病名,指的是燥邪傷害肺臟或肺陰虛造成津液不足而引起的症狀。具體表現為乾咳、咯血、耳咽乾燥、咽喉疼痛、音嘶、口乾舌燥、舌苔白而乾等。

肺燥的病因和機制

肺燥主要有兩個病因:

  1. 燥邪傷肺:燥邪主要指秋冬季節的乾燥空氣。肺臟是最容易受到燥邪侵害的臟器,因為肺與皮膚有密切的關係,燥邪侵害肺臟會損害肺臟的宣降功能,導致肺失去宣降的能力,津液不能正常運送而導致肺燥的症狀。

  2. 肺陰虛:肺陰虛是指肺臟陰液不足。肺陰虛可以由多種原因引起,例如長期患病、年老體衰、過度食用辛辣燥熱的食物、長期居住在乾燥的地區、情緒壓力過大等。肺陰虛導致津液不足,肺失去潤滑的能力,從而引起肺燥的症狀。

肺燥的臨床表現

肺燥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乾咳:乾咳是肺燥最常見的症狀,具體表現為頻繁的咳嗽,但痰量少且粘稠,咳嗽聲乾燥。

  2. 咯血:咯血是指咳嗽時帶有血絲或血塊。咯血是肺燥的嚴重症狀,需要引起重視。

  3. 耳咽乾燥:耳咽乾燥指的是耳內和咽喉口乾燥,並且有灼熱感。

  4. 咽喉焮痛:咽喉焮痛指的是咽喉的疼痛感,伴有灼熱感。

  5. 音嘶:音嘶指的是聲音嘶啞。

  6. 口乾舌燥:口乾舌燥指的是口腔和舌頭乾燥,並且口渴。

  7. 舌苔白而乾:舌苔白而乾表示舌頭上的苔白且乾燥。

肺燥的診斷和治療

肺燥的診斷主要基於患者的臨床表現,包括乾咳、咯血、耳咽乾燥、咽喉焮痛、音嘶、口乾舌燥、舌苔白而乾等。此外,肺部X光檢查結果,如炎症和纖維化的表現也可以用作診斷的輔助方法。

肺燥的治療主要以滋陰潤燥和清肺化痰為主。常用的中藥包括百合、沙參、麥冬、玉竹、天冬、川貝母、杏仁、枇杷葉等。此外,針灸、推拿和按摩等中醫外治法也可以用來治療肺燥。

肺燥的預防

預防肺燥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注意保暖,避免受涼。

  2. 飲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

  3. 避免食用辛辣燥熱的食物。

  4. 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緒激動。

  5. 適度運動,增強體質。

肺燥是一種常見的肺部疾病,如果不加以重視,可能會造成嚴重後果。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預防肺燥,一旦出現肺燥的症狀,應及時就醫,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