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肝熱」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3-11-20

名詞介紹


肝熱是指肝臟有熱邪[1]氣鬱化熱[2]引起的病變。主要症狀有煩悶、口苦、口乾[3]、手足發熱、小便黃赤[4]等,嚴重的可見狂躁、不得安臥等症狀。

肝熱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1. 情志不遂:肝主疏泄,調暢情志。如果長期情志不遂,肝氣[5]鬱結,郁久化熱,就會導致肝熱。
  2. 飲食不節:過食肥甘厚味,生冷辛辣之物,會損傷肝脾,導致肝熱。
  3. 外感[6]六淫:外感風熱燥熱之邪,會侵犯肝臟,導致肝熱。
  4. 久病及肝:一些慢性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等,如果治療不當,會導致肝熱。

肝熱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精神神志方面:患者常常表現為煩躁、易怒、急躁易激動,甚至出現狂躁、譫妄等症狀。
  2. 消化系統方面:患者常常表現為口苦、口乾、大便乾燥、小便黃赤等症狀。
  3. 皮膚黏膜方面:患者常常表現為皮膚發紅、發熱、口唇舌紅、眼睛充血等症狀。
  4. 其他方面:患者還可能出現頭痛頭暈耳鳴耳聾、視物模糊、胸脅脹痛、月經不調、閉經等症狀。

肝熱的治療以清熱涼肝為主。常用的中藥有龍膽草黃芩梔子柴胡白芍、丹皮、生地黃等。此外,還可以配合針灸推拿按摩等治療方法。

肝熱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激動。
  2. 飲食清淡,少吃肥甘厚味、生冷辛辣之物。
  3. 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
  4. 適當鍛鍊,增強體質。
  5. 定期體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肝熱是中醫學中常見的病症,如果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

參考資訊


  1. 热邪_百度百科

  2. 化热_百度百科

  3. 口干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4. 小便黄赤 - 快懂百科

  5. 肝氣鬱結證 - A+醫學百科

  6. 外感病证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