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肝氣逆」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肝氣逆症狀與治療 肝氣逆是指肝臟內的肝氣過於鬱結,向上逆行或橫行,而引起的病理變化。這種情況下,肝氣會逆行至胸脅和頭部,導致眩暈頭痛、胸脅苦悶、面赤耳聾等症狀,嚴重時還可能出現嘔血現象。肝氣也有可能橫行至腹部,引起腹脹、腹痛、噯氣吞酸等不適。

肝氣逆病因 導致肝氣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 情志不遂:長期的情志不遂,會使肝氣鬱結,進而出現肝氣逆的症狀。
  2. 飲食不節:飲食不節,過量攝取肥甘厚味的食物,容易導致脾胃運化失調,進而導致肝氣鬱結和逆行。
  3. 外邪侵襲:外界的病毒或病菌侵入人體,都有可能影響肝臟的正常運作,使肝氣鬱結,進而出現肝氣逆的症狀。
  4. 其他因素:長期勞累、熬夜、長期患病等也可以導致肝氣鬱結,進而引起肝氣逆的發生。

肝氣逆的治療與預防 肝氣逆的治療主要以疏肝理氣、解鬱降逆為主。在中醫中,常使用柴胡、白芍、枳實、香附、鬱金等中藥進行治療。

在預防肝氣逆方面,我們可以做以下幾點:

  1. 保持良好的情緒,避免情志不遂。
  2. 飲食要清淡,避免過吃辛辣刺激、油膩厚味的食物。
  3. 適度運動,增強體質。
  4. 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
  5. 定期進行體檢,及早發現和治療肝臟相關疾病。

肝氣逆在中醫古籍中的記載如下:

  • 素問·六元正紀大論:「肝氣逆則目赤、耳聾、胸脅痛、脅下痞、噫氣、吞酸。」
  • 靈樞·本神:「肝氣逆則善怒。」
  • 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肝氣逆則頭痛、目赤、耳聾、胸脅痛、脅下痞、噫氣、吞酸。」
  • 醫學入門:「肝氣逆則頭痛、目赤、耳聾、胸脅痛、脅下痞、噫氣、吞酸。」
  • 醫學衷中參西錄:「肝氣逆則頭痛、目赤、耳聾、胸脅痛、脅下痞、噫氣、吞酸。」

肝氣逆是常見的肝臟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損害肝臟的功能,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一旦出現肝氣逆的症狀,應該立即就醫,以免延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