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肝氣逆」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肝氣逆是指肝氣過於鬱結,向上逆行或橫行所表現的病理變化。
肝氣上逆,主要表現為眩暈頭痛、胸脅苦悶、面赤耳聾,甚則嘔血。
肝氣橫逆,主要表現為腹脹、腹痛、噯氣吞酸。
肝氣逆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 情志不遂:肝主疏泄,調暢情志。如果長期情志不遂,會導致肝氣鬱結,進而導致肝氣逆。
- 飲食不節:飲食不節,過食肥甘厚味,會導致脾胃運化失常,從而導致肝氣鬱結,進而導致肝氣逆。
- 外邪侵襲:外邪侵襲人體,會導致肝氣鬱結,進而導致肝氣逆。
- 其他因素:如長期勞累、熬夜、久病等,都會導致肝氣鬱結,進而導致肝氣逆。
肝氣逆的治療,主要以疏肝理氣、解郁降逆為主。常用中藥有柴胡、白芍、枳實、香附、鬱金等。
肝氣逆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 保持良好的情緒,避免情志不遂。
- 飲食清淡,不吃辛辣刺激、油膩厚味的食物。
- 適當運動,增強體質。
- 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
- 定期體檢,早期發現和治療肝臟疾病。
肝氣逆在中醫古籍中的記載如下:
《素問·六元正紀大論》:「肝氣逆則目赤、耳聾、胸脅痛、脅下痞、噫氣、吞酸。」
《靈樞·本神》:「肝氣逆則善怒。」
《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肝氣逆則頭痛、目赤、耳聾、胸脅痛、脅下痞、噫氣、吞酸。」
《醫學入門》:「肝氣逆則頭痛、目赤、耳聾、胸脅痛、脅下痞、噫氣、吞酸。」
《醫學衷中參西錄》:「肝氣逆則頭痛、目赤、耳聾、胸脅痛、脅下痞、噫氣、吞酸。」
肝氣逆是一種常見的肝臟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會導致肝臟功能受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如果出現肝氣逆的症狀,一定要及时就醫,以免耽误病情。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