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濕勝則濡瀉」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濕勝則濡瀉
【釋義】
指濕氣偏勝出現大便泄瀉的病理。脾喜燥而惡濕,濕氣偏勝,則脾陽不脈,運化水濕的功能障礙,就會產生「濡瀉」。濡瀉,是腸鳴腹瀉,瀉出稀爛大便而腹不痛的症狀。
【出處】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濕勝則濡瀉。」
【辨證】
濕勝則濡瀉,多由飲食不節,過食生冷,或感受外濕,或久病脾虛,水濕內停所致。臨床表現為大便稀溏,色淡白,質稀爛,量多,腹脹不痛,或伴有食欲不振、噁心嘔吐、倦怠乏力、四肢沉重等症。
【治法】
宜健脾利濕,可用白朮、茯苓、澤瀉、蒼朮等。若兼有食欲不振、噁心嘔吐者,可加用陳皮、半夏、生薑等;若兼有腹脹者,可加用木香、砂仁等;若兼有倦怠乏力、四肢沉重者,可加用黃芪、黨參等。
【方例】
1.白朮茯苓湯:白朮12g,茯苓12g,澤瀉12g,蒼朮9g。水煎服,每日1劑。
2.香砂六君子湯:黨參12g,白朮12g,茯苓12g,澤瀉12g,蒼朮9g,陳皮6g,半夏6g,生薑3片。水煎服,每日1劑。
【注意事項】
脾虛濕盛者,飲食宜清淡,忌食生冷油膩之物。平時要注意鍛鍊身體,增強體質,提高抵抗力。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