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寒從中生」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寒從中生,是指由於陽氣虛衰、臟腑功能不足所產生的陰寒証侯。

主要表現有:

  • 由於陽氣虛、寒邪盛所致的寒痹,常見症狀為肢節痹痛、筋脈攣急、面色蒼白、惡寒肢冷等,其發病和腎陽不足有較密切的關係。
  • 由於陽氣不足,影響代謝機能而出現病理性產物的留滯,如發生積液、脹滿、水腫、痰飲等。這些証侯常和脾腎陽衰有較密切的關係。

《黃帝內經》中說:「寒從中生,治在陽中。」這裏的「中」指的是臟腑,而「陽中」指的是心、肝、脾、肺、腎五臟中的陽氣。所以,寒從中生就是指由於臟腑陽氣虛衰,導致陰寒內生所產生的病證。

寒從中生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幾點:

  • 先天不足:如果父母一方或雙方先天陽氣不足,就會導致子女在出生時就陽氣不足,容易患上寒從中生等疾病。
  • 後天失養:如果後天飲食不節,勞逸失度,或過度疲勞,就會損傷陽氣,導致寒從中生。
  • 外感寒邪:如果在寒冷的環境中久居,或受寒邪侵襲,就會導致陽氣受損,寒從中生。

寒從中生如果不及時治療,會導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如果出現寒從中生的症狀,一定要及时就醫,以免耽误病情。

下面是一些寒從中生的古籍原文:

  • 《黃帝內經》:「寒從中生,治在陽中。」
  • 《傷寒論》:「太陽病,發熱惡寒,身疼痛,無汗,脈浮緊者,名曰傷寒。其脈浮緊者,為陽也,故名傷寒。其脈沉緊者,為陰也,故名太陽病。」
  • 《金匱要略》:「太陽病,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無汗,但欲寐,頭痛,目眩,鼻塞,流涕,汗出不惡寒者,名曰傷寒中風。」

希望這篇文章對您有所帮助。如果您還有其他疑問,歡迎隨時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