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風濕相搏」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風濕相搏,中醫名詞,出自《傷寒論》。指風邪與濕邪侵入人體肌表筋骨後,互相搏擊所出現的病變。臨床表現如風濕留於肌表,則見身體疼痛不能轉側;風濕滯留關節,則四肢關節有牽引性疼痛,不能活動自如。
風濕相搏的病因病機
風濕相搏的病因,主要是風邪和濕邪相互搏擊。風邪主動,善行而數變,其性升散,易侵犯肌表;濕邪主靜,不善走動,其性下沉,易侵犯關節。風邪和濕邪相互搏擊,則可導致肌表筋骨的疼痛、麻木,關節的腫脹、疼痛,甚至關節畸形。
風濕相搏的臨床表現
風濕相搏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 肌表疼痛:風濕相搏常見的症狀之一是肌表疼痛。疼痛的部位多見於腰背、四肢等部位。疼痛的性質多為刺痛或脹痛,可伴有麻木感。
- 關節腫脹、疼痛:風濕相搏還可導致關節腫脹、疼痛。腫脹的關節多見於膝、踝、肘等大關節。疼痛的性質多為鈍痛或牽拉痛,可伴有活動受限。
- 關節畸形:風濕相搏嚴重者,可導致關節畸形。關節畸形多見於膝、踝、肘等大關節。畸形的關節可呈現屈曲、伸直或側偏等畸形。
風濕相搏的診斷
風濕相搏的診斷,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結合相關的檢查結果進行診斷。
- 臨床表現:風濕相搏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肌表疼痛、關節腫脹、疼痛等。
- 相關檢查:風濕相搏的相關檢查包括血常規、血沉、C-反應蛋白、類風濕因子等。
風濕相搏的治療
風濕相搏的治療,主要以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為主。常用的中藥包括羌活、防風、白芷、蒼朮、黃柏、甘草等。此外,還可配合針灸、推拿、按摩等治療方法。
風濕相搏的預防
風濕相搏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 注意保暖,避免受涼。
- 加強鍛鍊,增強體質。
- 飲食清淡,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 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緒激動。
風濕相搏是中醫的一個病症,主要由風邪和濕邪相互搏擊所致。其臨床表現主要包括肌表疼痛、關節腫脹、疼痛等。風濕相搏的治療,以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為主。可以使用中藥治療,也可以配合針灸、推拿、按摩等治療方法。風濕相搏的預防,主要包括注意保暖、加強鍛鍊、飲食清淡、保持良好的心情等。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