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鬥雞眼」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鬥雞眼
病證名,又稱「雙眼內斜視」,屬「目偏視」範疇。中醫認為,此症多因先天稟賦不足,或後天失養,導致經絡氣血失調,目系(眼目所繫之經絡)失衡所致。
病因病機
- 肝腎虧虛:肝開竅於目,腎藏精,若肝腎精血不足,目失所養,可致眼肌弛緩或攣急,引發內斜。
- 風痰阻絡:風邪外襲或痰濕內蘊,阻滯眼周經絡(如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使目珠牽引失調。
- 脾虛氣弱:脾主肌肉,若脾氣虛弱,眼肌失於濡養,則調控無力,形成偏視。
臨床表現
雙眼黑睛向內側偏斜,視物時目珠不能正對目標,或伴見視物模糊、頭暈等症。小兒患者多與發育異常相關,成人則可能因外傷、風痰上擾等誘發。
中醫辨證分型
- 肝腎陰虛型:伴見眩暈耳鳴、腰膝酸軟,舌紅少苔,脈細數。
- 風痰阻絡型:目珠轉動不靈,或兼頭重胸悶,舌苔白膩,脈滑。
- 脾虛氣陷型:眼易疲勞,面色萎黃,舌淡脈弱。
治療原則
以調和氣血、疏通經絡為主,依證型輔以滋補肝腎、祛風化痰或健脾益氣等法。傳統療法包括針灸(如取睛明、瞳子髎、足三里等穴)、中藥內服(如杞菊地黃丸、正容湯加減),或配合推拿導引以鬆解眼周氣滯。
附:古籍記載
《銀海精微》提及「目偏視」與「風牽偏視」相關,認為「邪客於絡,則目系急而睛斜」;《審視瑤函》則強調「肝血不足,風邪乘虛而襲」,皆可參考。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