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血分熱毒」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血分熱毒

血分熱毒是中醫學名詞,指的是熱邪侵入人體血液所引起的病理變化。血分包括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及血漿等。熱毒則代表具有溫熱性質的毒邪,可以透過多種途徑侵入人體,引起一系列的病理變化。

血分熱毒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

  1. 高熱:患者體溫常超過40℃。
  2. 神志昏亂:患者可能出現頭暈、眼花、耳鳴、口乾舌燥、煩躁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
  3. 皮膚斑疹:患者皮膚可出現紅色或紫色的斑疹,伴有瘙癢、疼痛等症狀。
  4. 吐血、衄血、便血:患者可能有吐血、衄血、便血等症狀。
  5. 舌色深絳、脈細數:患者舌苔深紅,脈搏細而快。

治療血分熱毒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 清熱解毒:使用黃連、黃芩、梔子、大黃等中藥進行治療。
  2. 涼血止血:使用地黃、丹皮、赤芍等中藥進行治療。
  3. 養陰生津:使用沙參、麥冬、天冬等中藥進行治療。

若不及時治療血分熱毒,可能引發嚴重併發症,如神昏、抽搐、昏迷、休克等,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一旦出現血分熱毒的症狀應儘早就醫。

以下是《溫病條辨》中有關血分熱毒的論述:

「血分熱毒者,身熱如火,汗出不解,神昏譫語,或吐衄便血,舌色深絳,脈細數,此為熱入血分,當以涼血解毒為法。」

這段話提出了血分熱毒的臨床表現,包括身熱如火,汗出不止,神昏譫語,吐衄便血等等。作者指出熱邪入侵血分是病機,並建議以涼血解毒方法來治療。

血分熱毒在中醫學中是一個重要的病理概念,可引起多種臨床表現。早期就診是很重要的,以避免併發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