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瘀熱」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瘀熱是中醫名詞,指熱與痰濕互結,積聚於體內的熱證,或指體內滯留的瘀血,鬱而產生熱。瘀熱的症狀包括發熱、口乾、口苦、煩躁、胸悶、腹脹、大便乾結、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脈弦數。治療瘀熱的方法包括清熱解毒和活血化瘀。

清熱解毒可以使用黃連、黃芩、黃柏等中藥;活血化瘀可以使用大黃、芒硝、桃仁、紅花、丹參、赤芍等中藥,也可以選擇針灸、推拿、拔罐等外治方法。預防瘀熱的方法包括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激動;飲食清淡,少吃辛辣、油膩、甜食;適當運動,增強體質;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黃帝內經》中對於瘀熱的論述有以下幾點:

  • 熱鬱於內,則為瘀熱。
  • 瘀熱內結,則為癥瘕。
  • 瘀熱久留,則成癰疽。
  • 瘀熱上攻,則為頭痛。
  • 瘀熱下注,則為便祕。

瘀熱是中醫常見的病證,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引起嚴重的後果。因此,如果出現瘀熱的症狀,一定要及時就醫,以免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