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內陷」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內陷是中醫學中描述疾病惡化的重要病理概念,指外感或內生邪氣突破人體衛表防禦,深入臟腑、營血或骨髓等深層組織的病理過程。
【核心病機】 《傷寒論》提出「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的理論基礎,內陷的發生關鍵在正邪交爭失衡:
- 正虛失守:營衛之氣虛弱,尤以肺脾氣虛為甚,常見於久病、誤治或稟賦不足者
- 邪盛強襲:六淫邪氣(尤以風熱、濕熱、疫毒為甚)或內生痰瘀等病理產物壅滯過盛
- 樞機不利:少陽經氣失於樞轉,三焦氣化失常,致使邪無出路
【臨床類型】
-
衛氣內陷:
- 太陽表證未解直入陽明,見但熱不寒、口渴脈洪大
- 溫病「逆傳心包」屬特殊內陷形式
-
營血內陷:
- 溫熱病邪深入營分,見斑疹隱現、舌絳煩躁
- 外科癰瘡「毒邪內陷」致神昏譫語
-
臟腑內陷:
- 太陰脾虛寒濕內陷少陰,見下利清穀、脈微細
- 肝氣鬱結化火內陷心包,見猝然昏仆
【專病例證】 麻疹內陷的典型表現為「疹毒陷肺」:
- 病機:疹毒屬陽火之邪,本當外透,若遇風寒束表或氣虛不運,則火毒反而內攻
- 傳變途徑:多從肺衛→肺絡→心包,甚則動風驚厥
- 辨證要點:
- 疹色驟變:鮮紅轉紫暗或驟然隱沒
- 氣息改變:咳喘鼻煽、痰聲漉漉
- 神志異常:煩躁不寧或嗜睡昏迷
【經典論述】 《溫病條辨》強調「斑疹外出為順,內陷為逆」,指出內陷具有方向性特徵:
- 空間向度:由表入裡,由陽經入陰經
- 時間特性:多在疾病極期驟然發生
- 氣血層次:多伴隨氣血兩燔或熱深厥深
【治法宗要】 針對不同內陷類型,當遵循「給邪出路」原則:
- 透邪外達:葉桂主張「入營猶可透熱轉氣」,用犀角、玄參等品
- 固護正氣:張仲景重視護胃氣、存津液
- 通腑泄熱:吳又可創達原飲分解疫毒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