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陰盛陽衰」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陰盛陽衰是中醫學的病理名詞,指陰寒之邪過盛,損傷陽氣,導致陰陽失調的病理狀態。臨床上主要表現為畏寒肢冷、腰膝酸軟、四肢無力、精神疲倦、食慾不振、大便溏薄、小便清長等症狀。

陰盛陽衰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 先天不足:由於先天稟賦不足,導致體質虛弱,陽氣不足。
  2. 後天失調:由於後天飲食不節,勞逸失度,或過度勞累,或久病不愈,導致陰寒內盛,損傷陽氣。
  3. 外感六淫:由於外感六淫(風、寒、暑、濕、燥、火)侵襲,導致陰寒內盛,損傷陽氣。

陰盛陽衰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 扶陽固本:扶助陽氣,固護正氣。常用中藥有附子、乾薑、肉桂、黃芪、白朮等。
  2. 溫陽散寒:溫暖陽氣,散除寒邪。常用中藥有麻黃、桂枝、細辛、白芍、生薑等。
  3. 健脾益氣:健脾益氣,化生陽氣。常用中藥有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等。

陰盛陽衰的預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 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2. 飲食宜清淡,不宜過食生冷寒涼之物。
  3. 勞逸適度,避免過度勞累。
  4. 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激動。
  5. 定期進行體檢,早期發現和治療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