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膏梁厚味」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膏梁厚味

膏梁厚味,乃中醫學中用以形容肥甘厚膩、滋味濃郁之飲食,泛指油脂豐厚、烹調精細或調味濃烈之食物,如炙烤、煎炸、高糖、高脂之品。此類飲食性質黏膩稠厚,易滯留脾胃,影響運化功能,自古即被視為致病因素之一。《素問.生氣通天論》明言:「高梁之變,足生大丁」,指出長期過食膏梁厚味,可導致濕熱內蘊,化火生毒,甚至引發瘡瘍腫痛等病症。

從中醫理論辨析,膏梁厚味對人體之影響主要可分為以下兩方面:

  1. 脾胃運化受阻:脾主運化水穀,胃主受納腐熟。此類食物黏滯難化,易使中焦氣機壅滯,導致脘腹脹滿、嗳腐吞酸,甚則形成痰濕;
  2. 濕熱瘀毒蘊結:過量攝入助長體內濕濁,鬱久化熱,濕熱膠結可循經絡外發為癰疽疔瘡,或內擾臟腑而見口渴煩躁、便秘溲赤等症。

歷代醫家對此多有闡發,如《醫學心悟》提及「恣食肥甘,臟腑滯膩」,揭示其與代謝失衡之關聯;《外科正宗》更直接將「醇酒炙煿」列為癰疽病因,強調厚味積熱與外科病證之密切關係。在病理機轉上,膏梁厚味所生之痰濕熱毒,不僅可見於體表瘡瘍,亦與內科消渴、眩暈等病症相關,體現中醫「同源異病」之觀念。

此概念亦反映中醫養生思想中「飲食有節」的原則,強調五穀為養、五味調和的重要性,與《黃帝內經》「飲食自倍,腸胃乃傷」之警示一脈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