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金創」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金創(金瘡)
定義與範疇
金創,又稱「金瘡」,為中醫學對金屬利器所致外傷的統稱,包含刀、劍、箭、針等銳物造成的開放性創口,以及因傷口感染而化膿潰爛之瘡瘍。此類損傷於古代戰場、勞動生產中尤為常見,故歷代醫籍如《黃帝內經》、《金匱要略》等皆有其論述。根據利器類型不同,又可細分為「刀斧傷」、「箭鏃傷」等,其中「刀斧傷」特指由刀刃或斧刃導致的創傷。
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金創之發病機理主要涉及三方面:
- 外傷損絡:金屬銳器直接破壞皮肉脈絡,導致局部氣血瘀阻,經絡不通。
- 毒邪內侵:創口暴露,風、寒、濕、熱等外邪或穢毒(如鏽蝕、污物)乘虛而入,與瘀血相結,化熱生膿。
- 氣血耗傷:嚴重外傷可耗氣傷血,甚則引發「亡血」或「血脫」等危候。《諸病源候論》指出:「金瘡失血過多,臟腑空虛,津液竭少。」
臨床表現
金創輕重不一,症狀包括:
- 初期:創口出血、腫痛,若風邪入侵可見「角弓反張」(破傷風前兆)。
- 化膿期:創周紅熱,膿液黃稠或帶血,伴隨發熱、口渴等熱毒熾盛之象。
- 慢性潰瘍:久不收口者多因氣血虧虛或餘毒未清,瘡面灰白,膿水清稀。
治療原則
歷代醫家針對金創提出多種治法,核心在於「祛瘀生新」與「解毒斂瘡」:
- 外治法
- 止血:以藥末(如三七、龍骨粉)外敷,或艾灸傷口周邊穴位。
- 清創:以煎煮藥液(如黃連、黃柏)淋洗創面,祛除腐穢。
- 生肌:潰瘍期用「生肌玉紅膏」(含當歸、白蠟等)促進肉芽生長。
- 內服藥
- 活血化瘀:選用「桃紅四物湯」加減,改善局部血瘀。
- 清熱解毒:化膿者投「黃連解毒湯」或「五味消毒飲」以瀉火托毒。
- 補益氣血:後期以「十全大補湯」扶正,助傷口癒合。
古籍記載
《劉涓子鬼遺方》專論金創癰疽,強調「早治瘀血」以防變證;《醫宗金鑑‧外科心法》則詳述刀斧傷的辨證與方藥,如以「花蕊石散」化瘀止血。此外,針灸亦多用於金創後遺症,如取「合谷」、「足三里」調和氣血。
與其他瘡瘍之異同
金創有別於一般癰疽,其特點為:
- 病因明確:必有外傷史,且創緣整齊。
- 傳變迅速:若毒邪深入,易內攻臟腑,引發「疔瘡走黃」。
- 兼夾證多:常合併骨折、經脈斷裂等,需結合骨傷科手法治療。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