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十宣穴」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十宣穴
十宣穴又稱「鬼哭穴」,屬經外奇穴,位於十指指尖正中,距指甲游離緣約0.1寸處,左右手共十穴。此穴為陰陽經氣交接之所,氣血匯聚之處,古人認為其能通調陰陽、開竅醒神,在急症救治中佔有重要地位。
定位與取穴方法
十宣穴的具體位置在手指末節尖端,中指橈側約1分處(即靠近拇指側)為中指尖穴,其餘各指同理。取穴時可令患者微屈手指,於指尖正中赤白肉際處按壓,有明顯痠脹感即為穴點。
功效與主治
十宣穴性主瀉,擅長清熱、開竅、鎮驚,傳統中醫臨床多用於下列急症:
- 中風閉證:症見突然昏仆、牙關緊閉、兩手握固,針刺十宣放血可泄熱啟閉,疏通經絡氣血。
- 中暑高熱神昏:暑邪內閉心包時,刺血可引邪外出,配合人中、內關更佳。
- 小兒驚風:因熱極生風而四肢抽搐者,以三棱針點刺出血,能平肝熄風。
- 咽喉腫痛:與少商、商陽同用,清瀉肺胃實火。
操作技法
歷代醫家強調「刺血為要」。操作時先以酒精消毒指尖,用三棱針或粗毫針速刺0.1~0.2寸,擠出3~5滴血,血色由暗紫轉為鮮紅即止。古籍《針灸大成》記載:「十宣十穴,治乳蛾,用三棱針出血」,指出其瀉熱力峻。
理論依據
從經絡學說分析,手三陰三陽經均行至指端,十宣穴為經氣「井穴」之延展。《靈樞·九針十二原》提出「所出為井」,意指井穴為經氣發源之所,故刺激十宣能強力激發經氣。明代醫家楊繼洲更在《衛生針灸玄機秘要》中提及此穴「通十二經」,可調動全身氣血。
現代研究認為,十宣部位神經末梢豐富,刺激後通過神經-體液調節,能改善腦部微循環,這與中醫「醒腦開竅」的機理相互印證。臨床中,十宣穴常作為昏迷急救的首選組穴之一,體現中醫「急則治標」的辨證思路。
配伍應用
- 配百會、湧泉治厥逆神昏
- 配合谷、太沖(開四關)治熱病發痙
- 配曲池、大椎退高熱
此穴雖以急救見長,但歷代醫案亦記載其用於癲狂、頭痛、指端麻木等症,展現中醫「一穴多用」的特色。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