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八風穴」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八風穴

八風穴,又稱「八邪穴」(足部),屬經外奇穴,位於足背部五趾間的趾蹼邊緣,每足四穴,左右共八穴。《針灸集成》記載其位置為「足五趾間歧骨縫中,趾蹼赤白肉際處」,取穴時微屈足趾,於相鄰兩趾的根部關節凹陷處定位。

經絡與作用

八風穴雖非隸屬正經,然其位處足三陰、足三陽經氣交匯之處,與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陽明胃經關係密切。風為百病之長,足部易受風邪侵襲,此穴善治「風疾」,具疏風通絡、清熱解毒之效,主治足部氣血瘀滯、風濕熱邪所致之症。

主治

  1. 局部病症:足背腫痛、趾節麻木、屈伸不利,或熱毒蘊結致紅腫潰瘍(如「足癰」)。
  2. 經絡病症:下肢痿痹、風濕痹痛,尤以趾間關節風濕性疼痛為宜。
  3. 熱證:足部灼熱感,或肝胃鬱熱上炎引發之頭面煩熱,可佐以放血瀉熱。

刺灸法

  • 針刺:直刺0.3~0.5寸,局部酸脹感為度,或三棱針點刺出血。
  • 灸法:艾條溫和灸5~10分鐘,宜治寒濕痹痛。

配穴思路

  1. 配「陽陵泉」「懸鍾」加強通絡,治下肢痿痹。
  2. 配「太衝」「行間」疏肝瀉熱,治足部熱毒腫痛。

八風穴臨床應用靈活,既可單穴刺絡放血以應急,亦能配合灸法溫通,是中醫外治足部疾患之要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