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伏衝」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伏衝是中醫名詞,指衝脈循行進入脊椎骨內的部分。即衝脈在體內深層的分部,所以稱「伏衝」。

《靈樞‧百病始生篇》中記載:「伏衝者,衝脈之所伏也,在脊里,起於少腹,貫脊,出項中,上額,循喉嚨,入頦中,下頤,出頦下,循喉嚨,入缺盆,下循胸中,貫心,出膻中,下屬絕骨,循腘內廉,出膝下,下至跗上,入足大趾內側端也。」

伏衝是衝脈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其他經脈相比,伏衝具有更深層次的循行路線,它起於少腹,貫脊,出項中,上額,循喉嚨,入頦中,下頤,出頦下,循喉嚨,入缺盆,下循胸中,貫心,出膻中,下屬絕骨,循腘內廉,出膝下,下至跗上,入足大趾內側端。

伏衝與人體的生命活動息息相關,它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道,也是人體精氣神的匯聚之處。伏衝的健康與否,直接影響著人體的健康狀況。

如果伏衝受損,就會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精氣神不足,從而引發各種疾病。因此,我們要重視伏衝的保養,平時要注意飲食調理,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過度勞累,勞逸結合,以增強自身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如果出現伏衝不和的症狀,如頭痛、眩暈、耳鳴、失眠、健忘、心悸、胸悶、氣短、四肢乏力、腰膝酸軟等,要及時就醫,以免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