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少陽」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中醫名詞詳解:少陽
少陽為經脈名稱之一,屬三陽經之一,其名意指「陽氣初生而未盛」的狀態。《黃帝內經》中記載:「少陽為樞」(出自《素問.陰陽離合論》),強調少陽居於半表半里之間,介於太陽與陽明經之樞紐,具有轉樞氣機、調和內外的功能。
少陽的生理定位與特性
少陽經包含手少陽三焦經與足少陽膽經,其位置處於太陽(表)與陽明(里)之間,如同門戶的「樞紐」,負責調節陽氣之出入。具體而言:
- 半表半里之位:少陽既非純表(如太陽經主皮毛),亦非純里(如陽明經主腸胃),而是居於二者之間,主司氣機升降與表裡溝通。
- 樞機作用:少陽經通過調節膽腑疏泄與三焦水道,維繫氣血運行與津液代謝,故《內經》稱其「主決斷,十一藏取決於膽」。
少陽經的病理表現
少陽功能失調時,易出現「少陽病」,其特徵為邪正交爭於半表半里,臨床表現包括:
- 往來寒熱:因邪氣與正氣相搏,時而惡寒、時而發熱。
- 胸脅苦滿:少陽經循行於胸脅,氣機鬱滯則見脹滿不舒。
- 口苦咽乾:膽火上炎,影響津液輸布。
- 目眩心煩:少陽經絡循目系,膽火擾神則生眩暈煩躁。
少陽與臟腑關聯
- 膽腑:足少陽膽經屬膽絡肝,膽主疏泄,助肝氣條達;膽汁分泌亦與脾胃運化相關。
- 三焦:手少陽三焦經統司「氣化」,分上、中、下三焦,主導水穀代謝與氣血運行。
少陽的治療原則
少陽病治法以「和解」為主,代表方劑如《傷寒論》之「小柴胡湯」,透過柴胡、黃芩等藥物疏泄少陽鬱火,調和表裡氣機。若兼挾他經病症,則需結合太陽之「汗法」或陽明之「下法」靈活施治。
少陽作為三陽之樞,其功能涉及氣血調達、表裡互通,不僅是外感病傳變的關鍵環節,亦與內傷雜病之肝膽鬱滯、三焦失調密切相關。理解少陽之生理與病理,對掌握中醫「六經辨證」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