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陰蹺脈」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陰蹺脈
陰蹺脈為奇經八脈之一,屬人體經絡系統中重要的脈絡,與陽蹺脈相對應,共同調節肢體運動及目睛開合等功能。其循行始於足跟內側,具體路線如下:
經脈循行
陰蹺脈起於足少陰腎經之照海穴(位於足內踝下方),沿內踝後緣上行,經下肢內側,過會陰部,上行至腹部,沿胸腹內側進入鎖骨上窩,再上行至喉嚨,過頰部,最終抵達目內眥(睛明穴),與陽蹺脈相交會。
生理功能
- 主司下肢運動:陰蹺脈與陽蹺脈協同調節下肢肌肉的平衡,陰蹺脈氣盛則下肢內側拘急,外側弛緩;反之則外側拘急、內側弛緩。
- 濡養眼目:陰蹺脈上行至目內眥,與陽蹺脈共同調節眼瞼開合及目睛活動,影響睡眠與覺醒的節律。
- 連屬腎經:陰蹺脈與足少陰腎經關係密切,腎主藏精,故陰蹺脈亦有助於調節生殖功能及水液代謝。
病候表現
陰蹺脈失調時,可出現以下症狀:
- 運動障礙:下肢內側肌肉拘攣,外側鬆弛無力,行走困難。
- 喉部病變:咽喉乾痛、聲音嘶啞。
- 神志異常:嗜睡或多眠,或反之出現失眠。
- 眼部症狀:目赤腫痛、視物模糊,或眼瞼開合失常。
與他經關係
陰蹺脈與陽蹺脈同源於眼目,二脈相協調以維持人體陰陽平衡。此外,陰蹺脈與足少陰腎經、任脈相交,故其功能亦受腎氣及任脈氣血的影響。
陰蹺脈在中醫理論中雖不似十二正經直接連屬臟腑,但其調節陰陽、協調運動的作用,於臨床辨治肢體疾患及睡眠障礙時,具有重要意義。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