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清陽、濁陰」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清陽,指體內輕清升發之氣;濁陰,指體內較重濁的物質。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指出:「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臟;清陽實四肢,濁陰歸六腑。」

陽主氣,輕清上升,故清陽(主要指呼吸之氣)出於耳、目、口、鼻等上竅;陰主形,重濁下降,故濁陰(主要指大小便)出於前、後陰等下竅。

陽主衛外,故清陽(可以體會為衛氣)發於肌表「腠理」;陰主內守,故濁陰(指水榖精微的濃濁部分)內走於體內臟腑等組織器官。

四肢為諸陽之本,故清陽(衛外的陽氣)充實於四肢;六腑傳化水榖,故濁陰(飲食水榖)歸流於六腑。

古人用「清陽」、「濁陰」相對的來闡明具體的、較為普遍的生理現象,並以此來說明「陰陽互根」的原理。故對「清陽」和「濁陰」的理解,雖有個總的概念,但結合實際情況,含義有時就不盡相同。

清陽

清陽,指體內輕清升發之氣。

清陽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動力,是人體陽氣的表現。清陽在人體內主要有以下作用:

  • 推動血液循環,運送營養物質和氧氣到全身各個組織器官。
  • 調節體溫,維持人體正常的體溫。
  • 促進新陳代謝,排出體內的廢物和毒素。
  • 增強免疫力,抵禦外邪侵襲。

清陽不足,會導致人體出現一系列的不適症狀,如疲勞、乏力、頭暈、心悸、失眠等。嚴重者還會出現免疫力低下、易感冒、感冒難愈等。

濁陰

濁陰,指體內較重濁的物質。

濁陰是人體陰氣的表現。濁陰在人體內主要有以下作用:

  • 滋養臟腑,濡養肌膚。
  • 蓄積精液,生育後代。
  • 儲存水分,維持體液平衡。
  • 調節體溫,維持人體正常的體溫。

濁陰不足,會導致人體出現一系列的不適症狀,如腰膝酸軟、四肢乏力、食欲不振、便溏等。嚴重者還會出現免疫力低下、易感冒、感冒難愈等。

清陽濁陰互根

清陽和濁陰是人體陰陽兩個方面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共同維持人體的正常生理功能。

清陽主動,濁陰主靜;清陽升發,濁陰下降;清陽外向,濁陰內向。清陽和濁陰的相互作用,使人體保持著動態平衡。

當清陽不足時,濁陰就會相對偏盛;當濁陰不足時,清陽就會相對偏盛。如果清陽和濁陰的平衡被打破,就會導致疾病的發生。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注意調理好清陽和濁陰,保持陰陽平衡,以維持人體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