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腎,其華在髮」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素問.六節臟象論》曰:「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髮。」此論揭示腎與毛髮之密切聯繫,蘊含中醫藏象理論之精髓。

「華」者,榮華外現之象,猶草木之英發於外。髮為血之餘,然其根本生機實繫於腎氣。腎藏先天之精,主生殖發育,其盛衰直接顯現於毛髮榮枯。青壯之年,腎氣充盈,精血旺盛,故髮色烏黑潤澤,茂密堅韌;及至年老,腎氣漸衰,精血虧虛,則見髮白凋落,枯槁無華。

此理在臨床頗多佐證:

  1. 精血互化:腎精與肝血相互資生,《張氏醫通》謂「精血同源」,故髮質既能反映肝血充足與否,更可窺見腎精之盈虧。腎精充足則血化有源,髮得濡養;若腎精虧耗,血源匱乏,則髮失所養。
  2. 髓海充養:腎主骨生髓,其華在髮。《黃帝內經》稱「腦為髓海」,而髮為「腦之華蓋」。髓海豐盈則頭顱毛髮得滋,此解釋為何小兒腎氣未充則髮稀黃,老人髓減則髮墜。
  3. 四時應象:冬主腎,其時動物毛髮最密,人體頭髮生長亦速,此即腎氣應時而旺之徵。《素問.脈要精微論》言「察其髮際,以知頭角之氣」,說明毛髮狀態可作為診察腎氣盛衰之窗口。

歷代醫家對此多有闡發:李東垣謂「腎氣絕則髮墜」,張景岳更明言「凡藏精之府皆在腰脊,故髮為腎之外候」。現代中醫研究亦發現,補腎藥物如熟地、何首烏等確能改善毛髮代謝,佐證「腎其華在髮」理論之科學性。此說不僅闡明生理現象,更為臨床辨治脫髮、早白等症提供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