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肝,其華在爪」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素問.六節臟象論》謂「肝者,罷極之本,其華在爪」,揭示肝與爪甲之生理聯繫。此論以「華」喻臟腑精氣外顯之象,「爪」者,指(趾)甲也,乃肝系統外候之一端。

按中醫藏象理論,爪甲之榮枯與肝之氣血盛衰直接相應。《類經》註解「爪為筋之餘」,謂筋脈賴肝血濡養,而爪甲復受筋之餘氣所滋。肝血充沛則爪甲堅韌紅潤,呈現「縝密如琅玕」之態;若肝血虛損,則見爪甲薄脆易折、色現蒼白或枯槁,甚則出現縱嵴溝裂。此類徵象於臨床望診中,可作為推測肝血虛實之輔佐依據。

《靈樞.本臟》更進一步闡明:「肝應爪,爪厚色黃者膽厚,爪薄色紅者膽薄。」提示爪甲觀察不僅關乎肝血狀態,更與肝膽表裏關係相涉。肝主疏泄而膽貯精汁,二者氣化相通,故膽腑濕熱郁蒸時,可現爪甲黃染;肝鬱化火者,甚或見甲下縷縷紅絲。此即「爪者肝之苗」的深層意涵。

歷代醫家尤重爪甲形色變異與肝病傳變之關聯。《醫宗金鑒》載肝風內動者,可見爪甲青紫;肝陰虧耗者,多伴甲床凹陷。現代中醫臨床亦發現,肝鬱氣滯患者常見甲周逆剝,肝血瘀阻者多現甲下瘀斑,此皆「其華在爪」理論之延伸應用。

然需辨明者,爪甲異常非盡屬肝病。《諸病源候論》提及「蟲食於爪」者,實為氣血不能榮爪所致,當責之臟腑整體功能。故診察時須結合四診,察甲色而參脈象,觀爪形而推舌苔,方能準確把握肝與爪甲之病理機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