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心開竅於舌」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中醫臟象學説中的「心開竅於舌」,乃闡述心與舌之間的特殊生理聯繫。《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明確指出心「在竅為舌」,而《靈樞・脈度》進一步提出「心氣通於舌,心和則舌能知五味矣」,揭示心功能正常與否直接影響舌的感知與表現功能。
從經絡循行而言,手少陰心經之別絡繫舌本,足太陰脾經亦連舌本、散舌下。此二經構成「心—脾—舌」的網絡系統,故舌象變化能同步反映心與脾的狀態。所謂「舌為心之苗」,意指舌如草木之苗端,能最早顯露心的病理徵兆——正如《臨證指南醫案》所言:「舌乃心焰,病機顯露於此。」
在心主血脈與藏神的雙重功能影響下,舌質色澤可直接反映心血狀況:
- 心血充盈,則舌質淡紅潤澤
- 心陽不足者多見舌質淡白
- 心火上炎則舌尖紅赤甚或生瘡
舌體運動亦受心神調控,《醫宗金鑒》指出:「舌強語謇,皆屬心志之變。」臨床見舌體僵硬、言語不清者,多與痰阻心竅或熱入心包相關。
五色應臟理論中,舌面不同區域對應臟腑:
- 舌尖屬心肺(尤以心為主)
- 舌中屬脾胃
- 舌根屬腎
- 舌邊屬肝膽
故診察時:
- 心火亢盛者常見舌尖紅赤芒刺
- 心血瘀阻可見舌暗紫或有瘀斑
- 痰迷心竅則多見舌苔厚膩
此理論與「心主言語」功能相通,《醫門法律》強調:「舌轉語伶,心神清明之兆。」現代研究亦發現,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舌下絡脈多有迂曲擴張,與中醫「心開竅於舌」的論述存在科學內涵的呼應。這種臟竅對應關係,體現了中醫「司外揣內」的診斷學特色。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