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臟象」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臟象是中醫學理論中的重要概念,指人體內在臟腑的功能和外在表現。臟,即臟腑;象,是指人體臟腑正常機能及發生病態變化時反映於外的症象。也就是說,形體組織和證候方面可以看到或診察到的一些徵象,可以反映內在臟腑機能(實際上也包括營、衛、氣、血、精、神、津液等內容)的變化,並以此作為判斷人體健康和診察、治療疾病的依據。
臟象學說是建立在整體觀念上的,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各個臟腑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依存,共同維持人體的正常生理功能。臟象學說認為,人體的五臟(心、肝、脾、肺、腎)和六腑(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在生理上有著各自的功能和相互協調的關係。五臟主藏精氣,六腑主受納和傳化水谷。五臟和六腑之間的關係是相互依存、相互協調的,共同維持人體的正常生理功能。
當人體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如飲食不節、情志不遂、勞逸失度等,就會導致臟腑功能失調,從而引起疾病。臟象學說認為,疾病的發生與臟腑功能失調有關,因此通過觀察和分析患者的形體、色澤、舌苔、脈象等,可以了解臟腑功能的盛衰,從而診斷疾病。
臟象學說是中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臨床診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對臟象學說的學習和掌握,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人體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從而提高臨床診療水平。
以下是《黃帝內經》中關於臟象的論述:
「五臟六腑者,所以藏精氣,應四時,以生氣血,充形體,以生百病也。」
「五臟者,藏精氣而不瀉,故能久藏。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故能久行。」
「五臟之精,皆藏於內,不行於外。六腑之精,皆行於外,不藏於內。」
「五臟之道,朝百脈而主藏精,主氣,主神明。」
「六腑之道,五行出焉,以化物,以出津液。」
由此可見,臟象學說是中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臨床診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對臟象學說的學習和掌握,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人體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從而提高臨床診療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