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牝臟」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牝臟
在中醫理論中,「牝臟」為五臟中屬陰者,依據《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篇》所載,具體指脾、肺、腎三臟。此分類源於陰陽學說,陰主靜、主藏,與陽臟(肝、心)之動而外發的特性相對,牝臟的功能特質側重於化生、儲藏精微物質,並與人體水液代謝、氣息調節密切相關。
牝臟的生理特性
-
脾臟
- 屬陰中之至陰,主運化水穀精微與水濕,為氣血生化之源。《素問.太陰陽明論》言:「脾者,土也,治中央」,強調其滋養他臟的功能。
- 脾主升清,將精微物質上輸心肺,化生營衛之氣;其性喜燥惡濕,濕邪易傷脾陽,導致腹滿、泄瀉等症。
-
肺臟
- 屬陽中之陰(《靈樞.九針十二原》),主氣司呼吸,主宣發肅降,通調水道。肺為華蓋,居高位而性柔,易受外邪侵襲,故稱「嬌臟」。
- 肺與秋氣相應,其氣清肅,病理上多見燥、痰為患,如乾咳、痰飲等。
-
腎臟
- 屬陰中之太陰,主藏精、主水、納氣,為先天之本。《醫貫》稱其為「水火之宅」,涵元陰元陽,主宰生長發育與生殖。
- 腎與冬氣相應,病理上多因精虧、陽衰導致腰膝痠軟、水腫等虛寒之症。
牝臟與陰陽五行關聯
牝臟的陰屬性在五行中分別對應:
- 脾屬土,為陰土,化生營血;
- 肺屬金,為清肅之陰金;
- 腎屬水,為寒潤之陰水。
三者互相資生:脾土生肺金,肺金生腎水,而腎陽又溫煦脾土,形成陰液相生的循環。
牝臟的病理特點
牝臟病變多呈虛證、寒證、濕證,如:
- 脾陽虛之腹脹冷痛、
- 肺陰虛之乾咳少痰、
- 腎精虧之耳鳴遺精等。
治療上注重溫補、滋陰、化濕,如四君子湯補脾、麥門冬湯潤肺、腎氣丸溫腎等,皆依其陰性特質調理。
牝臟的概念,體現中醫以陰陽平衡為核心的整體觀,其機能協調與否,直接影響氣血津液的生成與代謝,為養生及辨證之關鍵。
(全文以中醫典籍理論為基礎,結合物象與病理闡述,未涉現代醫學建議或結論性指引。)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