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目繫」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目繫

目繫為眼球內部連接於腦之脈絡組織,屬中醫解剖結構之一,其功能與視覺傳導及心神調控密切相關。據《靈樞·大惑論》記載:「目者,五藏六府之精也,營衛魂魄之所常營也,神氣之所生也。」目繫作為眼球與腦部聯繫之通路,協調臟腑精氣上注於目,從而維持視覺功能。

經絡聯繫
目繫與手少陰心經直接相連,《靈樞·經脈》云:「心手少陰之脈,繫目繫。」心主血脈而藏神,心血充足則目得所養,神氣調和則視物清明。此外,目繫亦通過足厥陰肝經、足少陽膽經等與肝膽相聯繫。肝開竅於目,肝血充盈則目繫得濡,肝氣條達則目睛靈活;膽經絡目銳眥,其樞機作用影響目繫之氣血輸布。

生理功能

  1. 輸布精氣:目繫為五臟六腑精氣上承於目之通道,尤以心、肝、腎三臟為要。心陽溫煦、肝血濡養、腎精充填,皆賴目繫傳導。
  2. 傳導神機:《證治準繩》指出:「目乃神竅」,目繫將腦部神機傳導至目,使目能隨心神而應物,如視覺分辨、眼球轉動等。
  3. 協調眼絡:目繫與目中絡脈(如血絡、氣絡)相通,調節局部氣血運行,避免血瘀或氣滯所致視物昏矇、目痛等症。

病理關聯
若目繫受阻或失養,可致多種目疾。如:

  • 心火上炎:心經熱邪沿目繫上擾,可見目赤腫痛、眥部赤爛。
  • 肝血不足:目繫失濡,則眼目乾澀、視力減退,甚則夜盲。
  • 風痰阻絡:痰濁內生,閉塞目繫,可致目偏視或視物成雙。
    古典醫籍《審視瑤函》提及「目系急則目眩以轉」,說明目繫拘急與眩暈、眼球震顫之關係。

配伍治法
中醫臨牀常通過調治相關經絡與臟腑以影響目繫功能。例如:

  • 針灸取內關(心包絡穴)、太衝(肝經原穴)以疏泄心肝鬱熱;
  • 藥用決明子青葙子清肝明目,或人參枸杞補益肝肾精氣。

綜言之,目繫乃聯絡目與腦之關鍵結構,其功能調和與否,直接關係視覺及心神活動,為中醫眼科理論與實踐之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