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暴盲」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暴盲

病證名,指外觀無明顯異常,而視力驟然下降之症候。此病類似於現代醫學所稱之急性視神經炎視網膜中央血管阻塞視網膜出血等急症,其病機多與肝氣上逆氣滯血瘀,或元氣虧損有關,發病急驟,需辨證施治。

病因病機

  1. 肝氣上逆
    情志不遂,肝鬱化火,肝氣上衝目竅,導致經絡阻塞,氣血逆亂,使目失所養。如《內經》云:「怒則氣上」,肝開竅於目,肝氣上逆則目竅受損,可伴見頭痛、口苦、脈弦數等症。
  2. 氣滯血瘀
    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脈道阻塞,目絡失暢,以致視物昏矇或驟盲。常見於情緒抑鬱、外傷或久病入絡者,舌質暗紫或有瘀斑,脈澀。
  3. 元氣虧損
    氣血兩虛、脾腎不足,或久病耗傷,致精氣不能上承於目。此類患者多見神疲乏力、面色蒼白、脈沉細無力等虛象。

辨證論治

  1. 肝氣上逆證

    • 治法:疏肝解鬱,清熱降火。
    • 方藥丹梔逍遙散加減(柴胡、當歸、白芍、茯苓、白朮、牡丹皮、梔子、薄荷、甘草等),可酌加菊花、鉤藤以清肝明目。
  2. 氣滯血瘀證

    • 治法:活血化瘀,通絡開竅。
    • 方藥生蒲黃湯加減(生蒲黃、五靈脂、丹參、赤芍、川芎、桃仁、紅花等),兼氣滯者可加香附、鬱金行氣化瘀。
  3. 元氣虧損證

    • 治法:大補元氣,益陰養目。
    • 方藥生脈散(人參、麥冬、五味子)益氣生津;若氣虛甚者,可用獨參湯(人參大劑量濃煎)峻補元氣,亦可配合補中益氣湯以升提陽氣。

其他療法

  • 針灸:可取睛明承泣太陽太衝肝俞等穴,以調理肝腎、疏通氣血。
  • 耳穴:選目1目2等區域,貼壓王不留行籽輔助治療。

古籍參考

《證治準繩》提及:「暴盲者,平素別無他病,外不傷輪廓,內不損瞳神,倏然盲而不見也。」強調此病發病急且病位深,需從內調治。

暴盲一證,病情急重,中醫從氣血、臟腑辨證入手,針對病機用藥,以達疏通經絡、補益精氣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