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暴露赤眼證」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暴露赤眼證

暴露赤眼證為中醫眼科病名,指因眼瞼閉合不全或無法完全閉合,導致白睛(結膜與鞏膜)長期暴露於外,受風邪、燥熱等外邪侵襲,繼而出現乾澀少津、紅赤腫痛之症,甚則黑睛(角膜)受損,生翳障而影響視力。此證類似於現代醫學所稱之「兔眼症」,古籍《張氏醫通·卷八》已有記載,歸屬外障眼病範疇。

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本證多因先天稟賦不足、胞瞼(眼瞼)肌肉萎弱,或後天外傷、風痰阻絡、氣血失和,致使瞼胞開合失司,難以護衛目珠。白睛屬肺,黑睛屬肝,肺肝二經受邪,津液不得上濡,目失所養,故見乾澀;外邪化熱,則紅赤腫痛;日久氣滯血瘀,黑睛生翳,甚則潰爛成翳障。

臨床表現

  • 初期:白睛暴露部分微紅乾澀,畏光流淚,常伴目癢。
  • 中期:白睛赤脈密布,灼痛明顯,黑睛表面或見細小星翳,視物模糊。
  • 後期:黑睛翳障加深,局部混濁或潰陷,伴嚴重視力障礙,若兼感毒邪,可化膿成癰。

辨證分型

  1. 風熱客目:驟發紅赤澀痛,羞明流淚,舌紅苔薄黃,脈浮數。
  2. 肝肺燥熱:目乾灼痛,白睛赤絲纏繞,黑睛失潤,口鼻乾燥,脈弦細數。
  3. 氣血瘀滯:病程纏綿,黑睛翳色灰白,赤脈深入,舌暗有瘀斑,脈澀。

治療方向

中醫強調「內外兼治」,以疏風清熱、養陰潤燥、活血退翳為主。

  • 內治:風熱者選用銀翹散加減;肝肺燥熱者宜桑白皮湯滋陰降火湯;氣血瘀滯者投以桃紅四物湯佐以退翳明目藥如蟬蛻、穀精草。
  • 外治:以清熱解毒、退赤止痛為則,可選用黃連煎汁菊花洗眼方外熏,黑睛生翳者配合八寶眼藥點眼。
  • 針灸:取睛明、承泣、合谷、太衝等穴,調和局部氣血,促進瞼胞功能恢復。

古籍記載與淵源

《張氏醫通》提及:「瞼復不全,睛露風裂,赤絲貫睛,久則生翳。」說明古代醫家已觀察到瞼閉不全與翳障形成的關聯。此外,《證治準繩·七竅門》亦載有「風牽瞼出」之症,與暴露赤眼證機理相通,均強調外邪趁虛入絡、目竅失護之病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