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暴露赤眼生翳」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暴露赤眼生翳
定義與病機
暴露赤眼生翳為中醫眼科病證之一,主要指因眼瞼閉合不全,致使白睛(結膜)長期暴露於外,出現紅赤腫痛,進而累及黑睛(角膜)而發翳障的病症。此病類似於現代醫學之「暴露性角膜炎」,其病機主要與風熱外襲、肝火上炎,或氣血虧虛、目失濡養相關。
病因與臨床表現
- 外因誘發:風熱邪毒乘虛侵襲目竅,或外傷、手術後眼瞼閉合失司,白睛暴露,風熱鬱滯,化火灼絡,致白睛紅赤腫痛。
- 內因致病:肝開竅於目,若肝經鬱熱或肝火上衝,灼傷黑睛,則見翳障叢生。此外,久病體虛、氣血不足,或脾虛濕困,皆可致目竅失養,加重病情。
典型症狀包括:
- 白睛紅赤,羞明流淚,灼熱疼痛。
- 黑睛表面出現星點狀或片狀翳障,甚者潰陷,影響視物。
- 若遷延不癒,可致黑睛混濁,視力銳減。
古籍論述
《銀海精微》提及:「黑睛暴露者痛而生翳」,指出此病以黑睛暴露、疼痛生翳為特徵。清代《目經大成》進一步闡述:「瞼廢不閉,睛珠裸露,赤絲纏繞,翳蝕如雲」,強調眼瞼功能失調與翳障形成的關聯。
證型與辨治
- 風熱壅盛證:
- 主證:目赤刺痛,畏光淚多,翳色灰白。
- 治法:疏風清熱,退翳明目。
- 方藥:銀翹散加減,或選用驅風散熱飲子(防風、羌活、黃芩、梔子等)。
- 肝火上炎證:
- 主證:白睛混赤,黑睛翳障深陷,口苦咽乾。
- 治法:清肝瀉火,退翳解毒。
- 方藥:龍膽瀉肝湯合退翳散(蟬蛻、木賊草、穀精草等)。
- 氣血兩虛證:
- 主證:眼瞼閉合乏力,翳障久不癒合,面色萎黃。
- 治法:益氣養血,托毒生肌。
- 方藥:托裡消毒散或八珍湯加減。
外治法
- 中藥熏洗:以秦皮湯(秦皮、黃連、防風)煎湯濾淨,趁熱熏洗患眼。
- 點眼藥:傳統方如珍珠散(珍珠粉、冰片)研極細末點眼,以清熱退翳。
預後與轉歸
病情輕者,及時調治可獲癒;若黑睛翳深,或復感邪毒,恐遺留宿翳(角膜瘢痕),甚則睛珠軟陷(角膜穿孔),終致視力永久損害。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