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動而伸之」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動而伸之,中醫名詞,是針刺瀉法操作的要領,與「推而納之」相對。

《難經.七十八難》:「得氣……動而伸之,是謂瀉。」

意指取得感應後,將針轉動並向上抽提,稱為瀉。

《靈樞.官能》瀉法用「切而轉之」、「伸而迎之」,為《難經》所本。

其理與《難經.七十六難》「當瀉之時,從榮置氣」一致,後世所稱的「緊提慢按」的瀉法操作,即以此為依據。

以下是《難經.七十八難》原文:

【難經.七十八難】

得氣,動而伸之,是謂瀉。

【注】

動而伸之,瀉法也。得氣,則氣行於經絡,而針感應之。動而伸之,則針隨氣行,而氣隨針出。是謂瀉法。

【譯文】

得氣後,將針轉動並向上抽提,稱為瀉法。

【解釋】

得氣,是指針刺時,針感應到氣機的流動。動而伸之,是指將針轉動並向上抽提。瀉法,是指將針刺入穴位後,使氣機從穴位中流出。

【應用】

動而伸之,是針刺瀉法操作的要領。在臨床上,可以用於治療各種疾病。例如,在治療風寒感冒時,可以用毫針刺風寒經穴,並施以動而伸之的操作方法,以疏散風寒、宣肺解表。在治療肝鬱氣滯時,可以用毫針刺肝俞穴、太沖穴,並施以動而伸之的操作方法,以疏肝理氣、行氣活血。

【注意事項】

在施行動而伸之的操作方法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 針刺時,要緩慢而輕柔,以免損傷組織。
  2. 在針刺後,要留針數分鐘,以便氣機充分發散。
  3. 在針刺後,要注意觀察患者的反應,如果出現不適,要立即拔針。

【結語】

動而伸之,是針刺瀉法操作的要領。在臨床上,可以用於治療各種疾病。在施行動而伸之的操作方法時,要注意以下幾點:緩慢而輕柔、留針數分鐘、注意觀察患者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