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暴淋」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暴淋

暴淋為中醫病名,屬淋症之一,特指淋症突然發作且病情較重者。其症以小便頻急、淋瀝澀痛、小腹脹滿為主,甚者可見尿色渾濁或夾雜血絲,發病急驟,疼痛劇烈,故稱「暴淋」。此病多因外感濕熱邪毒,或內蘊濕熱,下注膀胱,致使氣化不利,水道不通而成。《醫學入門·淋》提及:「熱淋、暴淋痛甚」,並以八正散、五苓散合敗毒散或加味石膏湯等方治之,以清熱利濕、通淋止痛。

病因病機
暴淋之成,主要與濕熱蘊結有關。濕熱之邪可源自外感,如感受暑濕之氣,或飲食不節,過食肥甘厚味,釀生濕熱,下趨膀胱;亦可因情志不暢,肝氣鬱久化火,下注膀胱所致。濕熱鬱結於下焦,阻滯氣機,膀胱氣化失司,故見小便淋瀝刺痛,發病急暴。

辨證分型
暴淋多以實證為主,常見以下證型:

  1. 濕熱下注證:小便灼熱刺痛,尿色黃赤,小腹脹滿,或伴發熱口渴,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治宜清熱利濕,方用八正散加減。
  2. 熱毒熾盛證:小便赤澀痛甚,甚則尿血,煩躁口渴,或見壯熱,舌絳苔黃燥,脈洪數。治宜瀉火解毒,方用黃連解毒湯合導赤散。

治療方藥
中醫治療暴淋以清熱利濕、通淋止痛為大法,依證型選方:

  • 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適用於濕熱下注之暴淋,方中瞿麥、萹蓄、滑石、木通等清利濕熱;大黃、梔子瀉火解毒。
  • 五苓散合敗毒散:若兼表證或濕濁偏盛,可合用此方以化氣利濕、疏表解毒。
  • 加味石膏湯:針對熱毒熾盛,石膏、知母清熱瀉火,配伍利尿通淋之品。

與其他淋症鑑別
暴淋與一般淋症(如熱淋、石淋)不同,其發病更為急驟,症狀更劇,且多屬實證。若遷延不癒,濕熱傷陰或久病及腎,亦可轉為虛實夾雜之證,此時需兼顧滋陰或益氣,不可一味攻伐。

暴淋之記載首重於明清醫籍,其論治體現中醫「急則治標」之則,強調祛邪為先,後調氣機。臨床須審證求因,針對濕熱或熱毒之輕重,靈活運用清熱、利濕、解毒等法,以速解其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