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暴風客熱」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暴風客熱,乃中醫眼科病名,首載於《銀海精微》。此證發病急驟,症見目赤焮熱、腫痛劇烈,沙澀異感,畏光難睜,熱淚滂沱猶如沸湯傾注。重症者更見眼胞腫脹如桃,白睛氣輪浮腫隆起,甚則高於黑睛風輪,世稱「傷寒眼」或「寒毒眼」。

病因病機
本病多因猝感風熱毒邪,客於肺肝二經所致。風性善行數變,熱邪炎上攻目,風熱相搏,交攻於目,致氣血壅滯。《審視瑤函》云:「暴風者,言其病之來也,倏如狂飆疾至。」肺主氣輪屬白睛,肝主風輪屬黑睛,風熱上犯空竅,故見白睛紅赤浮腫,甚則波及黑睛。

證候辨析

  • 風重於熱:癢澀多淚,胞瞼微腫,白睛赤脈淺淡,舌苔薄白,脈浮數。
  • 熱重於風:灼痛難忍,淚熱眵稠,白睛紅赤腫脹,口渴尿赤,舌紅苔黃,脈洪大。
  • 風熱俱盛:胞腫如桃,白睛高凸,赤脈滿布,頭痛身熱,脈弦數。

治法方藥
總以疏風清熱、解毒散邪為要。

  • 主方:羌活勝風湯(《原機啓微》),取羌活、防風祛風泄表,黃芩、梔子清肺肝鬱熱,佐以川芎、白芷活血通竅。若熱毒熾盛,可加蒲公英、紫花地丁;便秘者加大黃通腑泄熱。
  • 外治法:古方多用10%千里光眼液清熱解毒,或黃連煎汁濾淨滴眼。另可用桑葉、菊花煎湯燻洗,以散風熱。

古籍延伸
《目經大成》指出:「此證來勢暴戾,然屬陽邪,治之速則易退。」強調及時祛散風熱,免傷目絡。臨證須辨明風熱孰輕孰重,風盛則重用辛散,熱盛側重苦寒,庶不致誤。

相關鑑別

  • 天行赤眼:具傳染性,多發於時疫流行期,白睛溢血呈點片狀。
  • 瞳神緊小:病位在黃仁,瞳仁縮小,抱輪紅赤,與暴風客熱之氣輪病變有別。

此證雖屬外障實熱,然若失治延誤,恐致熱毒內陷,引動肝風,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