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暴赤腫痛眼」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暴赤腫痛眼
病證名:暴赤腫痛眼係指眼部突然出現紅赤腫痛之病證,屬外障眼病範疇。其發病急驟,症狀明顯,多因外感邪氣或臟腑功能失調所致。
病因病機:
- 外感時邪:《審視瑤函》指出「此症乃時氣所作」,認為本病多因時行疫氣或風熱之邪侵襲目絡,導致氣血壅滯,發為赤腫。
- 肝肺火盛:中醫認為「肝開竅於目」,若肝經鬱火或肺胃積熱上攻於目,亦可引發目赤腫痛。
- 陰虛火旺:素體陰虛或勞倦過度,陰虛內熱,虛火上炎,灼傷目絡,亦可致赤痛。
臨床表現:
- 目睛突然紅赤,白睛血絡怒張,甚則眼瞼腫脹難睜。
- 灼熱疼痛,畏光流淚,或伴有眼眵黏結。
- 部分患者可兼見頭痛、口苦、便乾等全身症狀。
證型辨析:
- 風熱外襲:眼瞼腫脹,白睛紅赤,癢痛交作,伴惡風發熱。
- 肝火上炎:目赤如鳩,脹痛劇烈,兼見煩躁易怒、口苦咽乾。
- 肺胃實熱:眼瞼焮紅腫硬,眵多黃稠,伴口渴便秘。
治療原則:
- 疏風清熱:適用於風熱證,常用方如驅風散熱飲子(《審視瑤函》)。
- 清肝瀉火:針對肝火證,方選龍膽瀉肝湯加減。
- 涼血解毒:若熱毒熾盛,可配合犀角地黃湯清熱涼血。
古籍記載:
《銀海精微》提及:「暴赤眼者,乃心肝積熱,上衝於目。」強調內熱與外邪相搏之病機。《證治準繩》則分類論治,區分風熱、鬱火等證型,並載有針刺放血等外治法。
此症與現代醫學「急性結膜炎」(天行赤眼)相似,然中醫更重辨證分型,從整體調理肺、肝、脾胃功能以治其本。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