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鮑竺生」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鮑竺生

鮑竺生,清代著名醫家,江蘇蘇州人。自幼天資聰穎,早年曾習儒業,為諸生,後轉攻醫道,潛心鑽研,終成一方名醫。其醫術精湛,尤擅內科與雜病調治,於蘇州醫界享有盛譽,求診者絡繹不絕。

在中醫學理上,鮑竺生承襲經典,重視《內經》、《傷寒論》之旨,臨證強調辨證論治,善於結合四診(望、聞、問、切)以探求病機。其用藥靈活,既能恪守古法,又能因時、因地、因人制宜,體現中醫「三因制宜」之思想。對於虛損勞傷、脾胃失調等證,主張調補兼施,注重氣血雙養,常以溫和之劑緩緩圖功,避免峻猛傷正。

此外,鮑竺生對脈學亦有獨到見解,認為脈象變化可反映臟腑氣血盛衰與邪正消長,故臨診時尤重脈診,常以細察脈息為辨證關鍵。其醫案中多見以脈象指導用藥之例,如弦脈主肝鬱,滑脈主痰濕,皆能精準對應治則。

鮑竺生之行醫風格,融合儒醫之雅與實用之效,不僅活人無數,亦為清代吳門醫派之代表人物,其學術經驗對後世中醫發展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