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董洵>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董洵(清代)

董洵,字謙甫,號壺山,烏程(今浙江吳興)人,為清代著名醫學史家兼醫家。其學識淵博,不僅精通經學,亦擅詩詞,更於醫學領域有深厚造詣,尤專注於醫史文獻與歷代醫家生平考據。

醫學貢獻與著作

董洵畢生致力於醫學文獻整理與醫家事蹟考證,其代表作《古今名醫傳》系統輯錄歷代醫家生平、學術特色及臨證經驗,為研究中醫學術傳承之重要史料。另著《古今醫籍備考》,詳述醫籍源流、版本考據及內容提要,反映其對醫學文獻學的嚴謹態度,對後世醫籍研究影響深遠。

學術特色

  1. 醫史考據:董洵重視醫家學術淵源與流派演變,其著作結合史學方法,釐清諸多醫家生平疑點,如考證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之流傳脈絡,或辨析金元四大家學說異同。
  2. 文獻輯佚:擅長蒐羅散佚醫籍,並加以評註,保留許多瀕臨失傳的醫學資料,如明代以前部分醫家軼文。
  3. 經學與醫學互參:受乾嘉學派影響,董洵常以經學考據法研究醫理,例如援引《黃帝內經》結合《周易》陰陽理論,闡釋臟腑氣化關係。

臨證思想

雖以醫史聞名,董洵亦具臨床實務經驗。其醫案散見於地方志及筆記,主張「醫必通古而驗今」,強調辨證需參考歷代醫家經驗,尤重脈法與藥性配伍。例如,治療溫病時,常融合吳又可《溫疫論》與葉天士衛氣營血理論,展現其融會貫通之學風。

董洵之學術成就,不僅補益清代醫學文獻學之不足,更為中醫歷史研究奠定重要基礎,後世譽其為「醫林掌故之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