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抱兒癆」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抱兒癆
抱兒癆,為中醫病證名,首見於清代醫家唐宗海所著《血證論》。此證專指婦人妊娠期間復發咳嗽,伴隨發熱骨蒸,或見咳血、盜汗、夢交等症。由於孕婦原本陰虛體質,孕期氣血聚養胎元,更耗陰血,導致氣陰雙虧,虛火內生,上灼肺金而成癆嗽。
病因病機
抱兒癆之成,主要責之於孕婦素體陰虛,懷胎後陰血更虛:
- 陰虛火旺:孕婦腎陰本虧,受孕後精血聚養胎元,陰虛益甚,虛火炎上,灼傷肺絡,故見咳血、骨蒸潮熱。
- 氣陰兩傷:氣血奉養胎兒,母體氣陰耗損,肺失濡潤,故咳嗽不已;陰虛內熱,擾動心神,則見盜汗、夢交。
- 痰熱壅肺:若久咳不癒,痰濁內生,或熱邪煉液成痰,痰熱互結,可致咳逆痰稠,甚則喘促難臥。
臨床表現
其主要症狀包括:
- 妊娠期間持續咳嗽,或乾咳少痰,或痰黏帶血
- 午後潮熱,顴紅盜汗
- 五心煩熱,口乾咽燥
- 胎動不安,倦怠乏力
- 甚者咳逆不得臥,痰多稠厚
辨證論治
治療當以養陰益氣、潤肺止咳為主,兼顧安胎,避免過用辛燥傷陰之品。
-
氣陰虧虛型
- 主症:咳嗽少痰,倦怠乏力,口乾咽燥,舌紅少苔。
- 治法:益氣養陰,潤肺止咳。
- 方藥:清燥救肺湯(桑葉、石膏、人參、胡麻仁、阿膠等)或紫菀散(紫菀、知母、貝母、桔梗等)加減。
-
痰熱壅肺型
- 主症:咳逆痰多,色黃黏稠,胸悶氣促,舌紅苔黃膩。
- 治法:清熱化痰,瀉肺平喘。
- 方藥:豁痰丸(瓜蔞、浙貝母、黃芩等)或葶藶大棗瀉肺湯(葶藶子、大棗)以瀉肺熱,然需謹慎使用,防傷胎氣。
-
陰虛火旺型
- 主症:咳血鮮紅,骨蒸盜汗,夢交煩熱,舌絳無苔。
- 治法:滋陰降火,涼血止血。
- 方藥:百合固金湯(百合、生地、熟地、玄參等)合茜根散,佐以安胎之品。
典籍記載
《血證論》明言:「抱兒癆者,因孕耗血,虛火上炎,刑剋肺金。」指出此證與一般癆嗽不同,須顧及胎孕,用藥須審慎。歷代醫家認為,此病若遷延不癒,可能轉為產後癆瘵,故宜早期調治,以固胎元。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