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報息」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報息
定義
報息為中醫生理學名詞,指人體正常呼吸時,氣息規律、連續且節奏穩定的狀態。《素問·臟氣法時論》提及:「肺病者,……虛則少氣,不能報息。」此處「不能報息」即指呼吸節律異常,氣息短促難以接續,屬虛喘病證之典型表現。
中醫理論基礎
- 與肺氣的關係
報息之「報」有接續、回應之意,反映肺主氣的生理功能。肺氣充足則呼吸調勻,吐納有序;若肺氣虛弱,宗氣生成不足,則呼吸失序,呈現「不能報息」之象。《靈樞·本神》亦強調:「肺藏氣,氣舍魄」,肺氣盛衰直接影響呼吸深淺與節律。 - 與宗氣的關聯
宗氣積於胸中,走息道以司呼吸。若宗氣虧虛(如久病耗傷或脾肺氣虛),無法推動呼吸,則見氣息斷續、胸悶氣短,此即「不能報息」的病理機轉。《醫宗金鑑》指出:「宗氣虛,則呼吸少氣」,進一步闡明其與呼吸功能的聯繫。
臨床表現
- 正常報息:呼吸勻長,一呼一吸間無間斷,約每分鐘16-20次(平人脈率)。
- 病理狀態:
- 虛證:肺腎氣虛者,呼吸淺短難續,聲低氣怯,活動後加重,常見於慢性咳喘或年高體弱者。
- 實證:若痰壅氣道(如痰飲阻肺),雖呼吸急促,但多伴痰鳴咳喘,屬實邪阻遏所致,與單純「不能報息」之虛象有別。
鑒別要點
「報息失常」需與其他呼吸異常區分:
- 喘證:呼吸困難,張口抬肩,虛實皆可見。
- 短氣:氣息短促而不接續,多以虛為主。
- 少氣:呼吸微弱聲低,屬氣虛的輕度表現。
古籍考據
《黃帝內經》多次論及呼吸異常與臟腑關係。除《臟氣法時論》外,《靈樞·經脈》亦云:「肺手太陰之脈……是動則病肺脹滿,膨膨而喘咳。」說明肺系病變易影響呼吸節律,與「報息」概念相呼應。
現代中醫應用
當代中醫辨證中,報息異常常用於評估肺氣虛或腎不納氣證,治療上多選用補益肺氣(如補肺湯)、益腎攝納(如人參胡桃湯)等方劑,佐以調息導引之法。
(全文完)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