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報點」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報點,又稱報標,為中醫病狀名詞,指皮疹初發時隱約顯露之疹點。此現象多見於外感熱病初期,尤以麻疹為典型。

麻疹發病之初,邪熱鬱於肺衛,正邪相爭,熱毒外透肌表,遂於髮際、頭面等處隱現稀疏紅點,其色淡紅,觸之或不可覺,此即「報點」。此階段,疹點尚未完全透發,僅為病勢外露之先兆,臨床稱為「疹前期」或「初熱期」。約一二日後,疹點逐漸增多,蔓延至軀幹四肢,色轉鮮紅,疹形飽滿,方為麻疹正式透發之象。

從中醫病理而言,報點乃邪毒外透之機轉,反映正氣驅邪外出之勢。若報點透發順暢,疹色紅活,熱勢隨之而解,則提示病輕順證;反之,若報點遲遲不現,或疹色紫暗、隱而不透,多因熱毒壅盛正氣不足,致邪遏於內,易轉重證,此時需辨明氣血陰陽之虛實,隨證施治。

報點雖為麻疹常見之先兆,然其他皮膚病變如風疹、丹痧等,亦可能於初期呈現類似表現。中醫辨證時,須結合全身症状(如發熱、咳嗽、脈象等)及疹點特徵(分布、色澤、觸感),以區分病性與病勢。例如,風疹報點多驟現驟消,疹形細小;丹痧則常伴咽喉腫痛,疹點隱約如紅暈,隨後融合成片。

此概念亦體現中醫「司外揣內」之診斷思維,通過表淺疹象推斷體內邪正消長,為辨證論治提供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