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董玹>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董玹,字橘齋,明末醫家,具體籍貫及生平事蹟不詳,然其於中醫學之貢獻,尤以運氣學說與傷寒證治聞名於世。
學術專長與著作
董玹深研《黃帝內經》運氣理論,結合臨床實踐,撰有《五運六氣詳解》一書。該書以十二地支對應年份,系統闡述五運六氣之變化,推演天時對人體疾病之影響,並列舉相應民病特徵。其論述不僅承襲《內經》「天人相應」思想,更融入個人臨床觀察,為後世運氣學說之重要參考。
此外,董玹精於傷寒之學,曾考訂前人醫籍,如陳長卿《傷寒秘要》、《傷寒五法》等,去蕪存菁,輯錄傷寒證治精要。其著作被收錄於明末著名叢書《十竹齋刊袖珍本醫書十三種》(1632年刊行),足見其學術價值受當世重視。
運氣學說之發揮
董玹對五運六氣的解析,注重「主氣」與「客氣」之交錯影響,強調歲運(如壬年木運太過、丙年水運不及等)與司天、在泉之氣(如子午年少陰君火司天)的互動,並據此推論病機。例如:
- 歲火太過(如戊年):易見「炎暑流行,肺金受邪」,民病瘧疾、咳喘。
- 太陽寒水司天(如辰戌年):寒濕偏勝,多患關節痹痛、腹脹。
其說結合《素問·六元正紀大論》之框架,進一步提出調治方藥宜忌,如「濕土司天之年,慎用苦寒傷脾」等臨床指導。
傷寒論治特色
董玹治傷寒,承襲仲景六經辨證,尤重「標本從化」與「傳經變證」之機轉。其訂正之《傷寒五法》,強調:
- 汗法:辨表虛實,如太陽中風用桂枝湯,傷寒無汗投麻黃湯。
- 和法:少陽病「半表半裡」,主以小柴胡湯調和樞機。
- 下法:陽明腑實,分緩急選承氣湯類,並註明「燥結未堅者勿峻下」。
其論述體現明末醫家對傷寒學說的細化,兼顧理論與實用性。
歷史評價
董玹之學,上溯《內經》運氣奧義,下啟清代溫病學派對氣候與疫病關係之探討;其傷寒著述,亦為明清「傷寒雜病合論」學術過渡之見證。雖生平史料有限,然其著作留存,足證其於中醫理論與臨床之深湛造詣。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