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董西園>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董西園
董西園,字魏如,清代浙江杭州人,為乾隆年間著名醫家。幼年習儒,博通經史,兼擅琴棋詩畫,後因母親年邁,棄儒經商以盡孝養。其間自身罹患羸疾(虛弱之症),久病調攝之餘,潛心鑽研醫理,遂精通岐黃之術,臨證多效,每有驗案,必詳加記錄,積累豐富經驗。
醫學著作與學術貢獻
- 《醫級寶鑑》(又名《醫級》)
成書於1775年,凡十卷,為董氏畢生醫術之總結。書中採輯歷代醫家論述,結合其三十年臨床心得,系統歸納內、外、婦、兒諸科病症,並闡發辨證綱要與治法。內容以「級」分門,層次分明,強調「因病定級,因級施治」,體現中醫辨證論治之精髓。書末附《無問錄》,專論臟腑生理、雜症機理及用藥法度,如「臟腑互為表裏,氣血貴在流通」等觀點,深合《內經》奧旨。 - 《治瘄全書》
專論「瘄」(麻疹類疫病),詳述其病因為「時毒襲表,內蘊肺胃」,提出分期論治:初起宜宣透(如升麻葛根湯),熱盛需清解(如黃連解毒湯),後期重養陰(如沙參麥冬湯),並載外治與禁忌,反映清代溫病學說之影響。
學術特色
- 融通古今:董氏治學兼採張仲景《傷寒論》之六經辨證與葉天士衛氣營血理論,尤重「四診合參」,主張「望色察舌,問症切脈,缺一不可」。
- 重視脾胃:承襲李東垣「脾胃為後天之本」思想,強調「調中州以安四臟」,用藥常佐健脾之品,如白朮、茯苓,以固護正氣。
- 臨證靈活:於《無問錄》中提出「藥貴中病,不可執方」,反對拘泥成方,需隨證加減,如治咳喘「寒者溫肺,熱者清金,虛者培土生金」。
董西園之學術融匯儒醫之理,立足臨床實效,對清代江浙醫家影響頗深,其著作亦為後世研究中醫辨證體系與溫病治法之重要文獻。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