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保健推拿」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保健推拿
保健推拿,又稱保健按摩,是中醫學中重要的外治法之一,屬於推拿學的範疇。其理論基礎源自中醫經絡學說與臟腑學說,通過手法操作刺激人體特定穴位或經絡,以調和氣血、疏通經絡、平衡陰陽,從而達到預防疾病、強身健體的目的。
理論基礎
- 經絡學說
中醫認為,人體經絡是氣血運行的通路,內連臟腑,外絡肢節。保健推拿透過手法刺激經絡上的穴位,可激發經氣,調節相應臟腑功能。例如,按揉足三里穴(屬足陽明胃經)可健脾和胃,而推拿膀胱經背部穴位則能調節臟腑氣機。 - 氣血與陰陽平衡
保健推拿透過手法促進氣血流通,改善局部或全身氣滯血瘀的狀態。例如,輕柔的揉法可活血化瘀,而叩擊類手法則能振奮陽氣。中醫強調「不通則痛」,推拿手法正可化解經絡阻塞,恢復陰陽平衡。
常用手法
保健推拿手法繁多,以下為幾種經典技法:
- 揉法:以掌根或拇指按壓穴位,做環形揉動,適用於腹背部,能緩解肌肉緊張。
- 推法:以拇指或掌心沿經絡走向直線推動,如推膀胱經,可舒筋活絡。
- 拿法:以拇指與其餘四指對合用力提拿肌肉,常用於肩頸,能解痙止痛。
- 點按法:以指端垂直按壓穴位,如點按合谷穴,可疏風解表。
應用範圍
保健推拿多用於日常養生,其作用包括:
- 舒緩疲勞:如頭部推拿可緩解用腦過度所致的頭脹。
- 調整臟腑:腹部按摩(如摩腹)能促進消化,改善脾胃功能。
- 強健筋骨:針對關節或肌肉進行手法操作,可預防運動損傷。
與治療性推拿的區別
保健推拿側重於「未病先防」,手法較為溫和,適用於健康或亞健康人群;而治療性推拿(如傷科推拿)則針對特定疾病,手法與力度需依病情調整。
保健推拿作為中醫傳統技藝,融合了力學與醫學智慧,長期實踐可增強體質,體現中醫「治未病」的思想精髓。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