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保健操」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中醫保健操概述
保健操,又稱保健功,乃中醫學中一類將肢體運動與自我推拿技術相結合的養生防治方法。此法根源於傳統導引術,融合經絡學說與氣血理論,通過特定動作配合呼吸調節,以達到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強健筋骨之效。
中醫理論基礎
保健操之功效立基於中醫三大核心理論:
- 經絡氣血學說:保健操動作設計多循經絡走向,如手太陰肺經、足陽明胃經等,通過肢體屈伸開合促進經氣運行。《黃帝內經》云:「經脈者,所以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保健操正以此為要。
- 臟象理論:不同招式對應五臟功能調節,如「搖頭擺尾」主調心腎,「攢拳怒目」疏肝利膽,體現「外動內效」之整體觀。
- 陰陽平衡原理:動作設計講究剛柔相濟、動靜結合,如上肢動作多陽剛以升發陽氣,下肢沉穩以滋陰培元。
常見傳統保健操種類
- 八段錦: 最負盛名之保健操體系,含八式主要動作。如「雙手托天理三焦」通過伸展三焦經,調節水液代謝;「五勞七傷往後瞧」旋轉脊柱以疏解督脈瘀滯。
- 五禽戲: 模仿虎、鹿、熊、猿、鳥五種動物姿態,暗合五行理論。虎戲主肝、鹿戲主腎、熊戲主脾、猿戲主心、鳥戲主肺,五式連環可全面調理臟腑。
- 易筋經: 側重筋經調理,通過「倒拽九牛尾」、「打躬勢」等動作展筋拔骨,改善「筋不束骨」之證。
- 太極導引: 將太極拳理與導引術結合,如「雲手」、「摟膝拗步」等招式,注重以腰為軸、氣沉丹田的纏絲勁練習。
動作要領解析
保健操實修需掌握三大要素:
- 形體要求:
- 頭正頸直,符合「虛領頂勁」之要
- 沉肩墜肘,保持手三陰經通暢
- 含胸拔背,利於任督二脈氣血運行
- 松腰斂臀,使足三陰經得養
- 呼吸配合: 採用逆腹式呼吸法,動作開合與呼吸相配,如伸展時吸氣屬「升清」,收合時呼氣為「降濁」。另有「吐納六字訣」配合特定臟腑音聲震動。
- 意念運用: 講究「形、氣、意」三者合一,如做「雙手攀足固腎腰」時,意念需沿足少陰腎經下引上提。
現代應用形式
當代中醫發展出多種適應現代生活的保健操變體:
- 經絡拍打操:依子午流注理論,在不同時辰拍打相應經脈,如卯時(5-7時)拍打大腸經。
- 穴位點按操:將傳統推拿手法融入動作,如「鳴天鼓」按摩風池穴,「擦湧泉」刺激腎經井穴。
- 徒手導引術:簡化太極推手原理,通過雙手畫圓帶動經氣環流,符合《引書》「導氣令和」之法。
此類運動雖形式各異,然皆秉持「動中求靜」、「形神共養」的中醫養生精髓,實為傳統導引術在當代的延續與發展。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