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董說>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董說(1620-1686年),明末清初著名文學家、僧人,兼通醫理。原名董說,字雨若,號西庵、鷓鴣生,湖州(今浙江吳興)人。明亡後隱姓埋名,改姓林,名蹇,字遠遊,號南村;後皈依佛門,師從靈巖大師,法名南潛。其學問淵博,除文學與書法外,尤精《易經》與醫學,並深研五運六氣之學,將天文曆法與醫理結合,形成獨特診療思想。
醫學思想與著作
董說於醫學領域的代表作為《運氣定論》一卷,全書分四論八圖,以「六氣為經,五運為緯」,系統闡述天地氣機的運行規律。其理論核心在於:
- 氣化循環:強調五運(木、火、土、金、水)與六氣(風、寒、暑、濕、燥、火)的交互作用,認為人體氣血隨自然節律而變化,疾病成因與氣候變遷密切相關。
- 天人相應:主張「司天在泉」之氣影響人體臟腑功能,如厥陰風木司天之年,肝系疾病易發;少陽相火在泉時,心火偏亢之症增多。治病須參照當年運氣特點,調整用藥方向。
- 圖象演繹:書中附八幅運氣圖,直觀呈現客主加臨、勝復鬱發等氣機變化,便於臨床推演病機。
臨床特色
董說診病注重「因時制宜」,例如:
- 歲火太過之年(如丙年),心火亢盛,多見煩躁、瘡瘍,宜用黃連、梔子等清泄少陰;
- 太陽寒水司天(如辰戌年),寒濕偏勝,易生痹證、泄瀉,當以附子、白朮溫運太陰。
其治法融合《內經》運氣七篇大論,結合臟腑辨證,體現「必先歲氣,無伐天和」的整體觀。
其他著作與影響
除醫書外,董說尚有《豐草集》等文學作品傳世,文風隱逸超脫,反映其遺民情懷與佛學修養。其運氣學說雖非主流,但為後世研究氣候醫學與時間針法提供重要參考,清代名醫葉天士亦受其「重氣化」思想啟發,於溫病治療中重視節氣變化。
董說之學,橫跨儒釋醫三家,堪稱明末清初醫林奇才,其運氣理論至今仍為中醫「時間醫學」之重要淵源。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