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胞腫如桃」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胞腫如桃

胞腫如桃為中醫眼科病證名,首載於《銀海精微》。其症狀主要表現為上下眼瞼高度腫脹,形似鮮桃,伴有明顯疼痛、澀滌感及淚液分泌過多,屬外障眼病範疇。

病因病機

此證多因脾肺二經壅熱,外感風邪,邪熱客於腠理,使氣血壅滯於胞瞼所致。《銀海精微》指出,脾主肌肉,肺主皮毛,脾肺蘊熱則津液失布,熱邪上攻眼絡,致使胞瞼氣血纏阻,發為腫痛。此外,風邪外襲可加重局部氣血失和,進一步誘發腫脹。

臨床表現

  • 主症:胞瞼紅赤高腫,觸之堅硬,形如桃李,焮痛拒按。
  • 兼症:目澀難開、淚熱黏稠,或伴頭痛、惡風、發熱等表證。
  • 舌脈:舌紅苔黃,脈浮數或滑數。

治法與方藥

治療以清泄脾肺鬱熱、疏風散邪為主,內外治法並行。

  1. 內服方劑

    • 清涼散: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適用於熱毒熾盛者。
    • 羌活除風湯:疏風清熱,兼以透表,針對風熱客於上焦者。
    • 蟬花散:祛風退翳,緩解目赤澀痛,適於風邪偏盛之證。
  2. 外治法

    • 桃葉熨敷:取鮮桃葉烘熱後熨貼腫處,借助其辛涼之性散瘀消腫。
    • 一綠散外敷:清熱解毒,活血消腫,直接作用於患處。

辨證要點

需與「針眼」(麥粒腫)、「胞虛如球」(脾虛水濕上泛之浮腫)鑑別。胞腫如桃以實熱證為主,腫硬焮痛;後者多呈虛浮柔軟,按之凹陷。

此證反映中醫「從臟腑論眼」特色,結合經絡理論與外治技術,展現傳統醫學對局部病變的整體調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