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胞腫」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胞腫
證名,出自《異授眼科》,俗稱「眼皮腫」,為中醫眼科常見證候。眼瞼浮腫成因複雜,既可因局部眼疾引發,亦可能由全身性疾病所致。中醫辨證上,通常分為實證與虛證兩大類,治療方向迥異。
實證胞腫
多因風熱毒邪侵襲、氣血瘀滯,或外傷所致。臨床表現為眼瞼腫硬、拒按,局部紅赤焮痛,或見瘀斑青紫,嚴重者甚至糜爛滲液、膠黏結痂。典型症狀如「胞腫如桃」,形容眼瞼腫脹如桃核般堅硬脹大。此類證候常見於針眼(麥粒腫)、眼丹(眼瞼蜂窩織炎)或外傷血腫等疾病。
治法:以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為主。
方藥:可選用《普濟消毒飲》加減,佐以桃仁、紅花、三棱、莪朮等活血破瘀之品,以散結消腫。若熱毒熾盛,可加黃連、梔子、連翹等增強清熱之力;若瘀血明顯,則配伍牡丹皮、赤芍等涼血化瘀。
虛證胞腫
多因脾腎氣虛、水濕內停,或風邪外襲導致水液代謝失常。症見眼瞼浮腫柔軟、按之凹陷(俗稱「皮水」),膚色白皙而光亮,腫勢如球狀,但無紅赤疼痛。此類證候常見於腎病水腫、心源性水腫或過敏性浮腫等全身性疾病。
治法:以健脾益氣、化濕利水為主,兼以疏風。
方藥:
- 若屬脾虛濕盛,可用《防己黃芪湯》益氣健脾、利水消腫;
- 若水濕泛溢肌膚,則以《五皮飲》(陳皮、茯苓皮、大腹皮、生薑皮、桑白皮)加減,行氣化濕;
- 若兼風邪,可加防風、白芷以疏風散邪。
- 若腎陽不足,水氣上泛,則可配合真武湯溫陽利水。
中醫病機與相關理論
中醫認為「胞腫」與肺、脾、腎三臟密切相關。「肺主通調水道」,若肺失宣降,水液停聚可致腫;「脾主運化」,脾虛則水濕不化,上泛眼瞼;「腎主水」,腎陽不足則氣化無力,水濕內停。此外,「諸濕腫滿,皆屬於脾」(《素問·至真要大論》),故治療上常從脾胃著手,輔以溫腎或宣肺之法。
在辨證時,需結合局部與全身症狀,區分寒熱虛實。實證多責之於外邪或瘀熱,虛證則多因內傷或正氣不足,治療時需標本兼顧,方能取效。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