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胞系」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胞系是中醫學中的重要概念,主要可分為兩種解釋:
- 指臍帶
在《諸病源候論·卷四十三》中提到:「……胞系連兒臍,胞不出則不得以時斷臍浴洗,冷氣傷兒,則成病也。」此處「胞系」指連接胎兒與母體的臍帶。中醫認為,分娩時若胞衣(胎盤)未及時排出,會影響斷臍及新生兒的護理,導致寒邪侵襲,使嬰兒易生疾病。此論述強調產後及時處理胞衣的重要性,以避免寒邪入體,影響嬰兒健康。 - 指膀胱
《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並治》記載:「此名轉胞……胞系了戾,故致此病。」此處「胞系」指膀胱及其相關經絡系統。中醫認為,膀胱與腎相表裏,主司水液代謝,若氣機不暢或經絡纏繞(「了戾」),可能導致排尿困難、小便不利等「轉胞」症狀。此概念亦反映中醫對臟腑氣化功能的觀察,認為膀胱功能失調與氣滯、濕阻等病機相關。
中醫學中,「胞系」的兩種解釋分別涉及婦產科與泌尿系統,體現中醫理論的整體性與臟腑經絡的關聯性,為臨床診治相關疾病提供理論依據。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