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胞絡」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胞絡為中醫重要名詞,主要有三種涵義,分述如下:

1. 脈學名詞:胞宮之絡脈

胞絡首見於《素問·奇病論》,指分佈於胞宮(子宮)上的絡脈網絡,屬衝任二脈之分支,主司女子月事及胎孕。原文載:「胞絡者,係於腎,少陰之脈貫腎……」足少陰腎經循行過胞宮,透過絡脈連結,故腎氣盛衰直接影響胞宮功能。臨床上,胞絡虛損可見月經不調、不孕等症,常以補腎通絡法治之。


2. 心包絡之別稱

通「包」,故胞絡亦指「心包絡」。

  • 結構特性
    心包絡為心之外圍,形如衣裘包裹心臟,《醫門棒喝二集》比諭:「心臟如人,包絡如人穿之衣。」其氣化場所位於膻中(兩乳間),《靈樞·脹論》稱膻中為「心主之宮城」,三焦經氣由此布散,並與心包經相絡。
  • 生理病理
    《素問·痿論》曰:「悲哀太甚則胞絡絕。」情志过激(如憂悲)易傷心包,致氣機鬱閉,輕則胸悶心悸,重則絡脈阻絕而見神明紊亂(如癲狂)。

3. 推拿特定部位

見於《幼科推拿秘書》,定位於無名指近端指節腹面(即掌指關節橫紋處),屬小兒推拿專用穴。

  • 操作手法
    以拇指揉按或直推,多用於治療小兒消化系統疾病(如食積、嘔吐),因無名指對應三焦經,刺激此處可調暢中焦氣機。
  • 經絡聯繫
    此部位雖非正經穴位,然三焦經與心包絡相表裡,故揉按胞絡能間接調理心包氣血。

中醫理論延伸

胞絡無論指胞宮絡脈或心包絡,均強調「絡」的橋樑功能——

  • 女子胞絡為「腎-衝任-胞宮」軸的通道,反映生殖生理與腎精密切相關;
  • 心包絡則為「心-三焦」氣血輸布之樞紐,維繫神明安定。二者皆體現中醫「經絡內屬臟腑,外連肢節」的整體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