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臂太陰」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臂太陰

臂太陰為中醫經絡學說中的名詞,指手太陰經脈,屬十二正經之一,為肺經所主。《靈樞·寒熱病》記載:「腋下動脈,臂太陰也,名曰天府。」此處明確指出臂太陰的具體位置及其與天府穴的關聯。

經脈循行
手太陰肺經起於中焦(脾胃所在),下行絡大腸,復返上行過膈膜,屬肺臟,再從肺系(氣管咽喉部)橫出腋下,沿上臂內側前緣下行,過肘窩,循前臂內側,入寸口(橈動脈搏動處),經魚際,止於拇指橈側端的少商穴。其支脈從腕後列缺穴分出,走向食指橈側端,與手陽明大腸經相接。

生理功能
手太陰肺經主司宣發肅降,調節氣機與水液代謝。肺為「華蓋」,主一身之氣,其經脈氣血通暢與否,直接影響呼吸功能、衛外防禦及津液輸布。若外邪侵襲或內傷肺氣,可沿經脈出現咳嗽、氣喘、胸悶、肩背痛、手臂內側痠痛等症。

相關腧穴
臂太陰經脈上的重要腧穴包括:

  1. 天府穴:位於腋前紋頭下3寸,肱二頭肌橈側緣,主治咳嗽、鼻衄、肩臂痛。
  2. 尺澤穴: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橈側凹陷處,為肺經合穴,可清肺瀉熱。
  3. 列缺穴: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為絡穴,通任脈,擅長治療頭項疾患。

古籍論述
《靈樞·經脈》描述手太陰肺經病候:「是動則病肺脹滿,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則交兩手而瞀。」意指經氣異常時,可出現肺系症狀及經脈所過部位的疼痛。

與他經關係
手太陰肺經與手陽明大腸經相表裡,二者氣血互為流注。肺經氣血不足時,可能影響大腸傳導功能,反之亦然。此外,肺經與足太陰脾經同屬太陰,在津液代謝上相互協調。

此經脈理論貫穿中醫診療,尤其在針灸、推拿及中藥歸經應用中,臂太陰的辨證與調理為臨床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