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胞宮」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3-11-20

名詞介紹


胞宮,中醫名詞[1]。見《聖濟總錄》卷一百五十一。即子宮[2]。詳該條。

胞宮,又稱子宮。位於下腹部,在膀胱和直腸[3]之間,前面有膀胱,後面有直腸,左右兩側有輸卵管與卵巢[4]相連。胞宮是一個中空的器官,內壁有子宮內膜,子宮內膜分為功能層[5]和基底層。功能層在月經[6]周期中不斷脫落,形成月經。基底層則不斷增生,為月經後子宮內膜的修復提供基礎。

胞宮的主要功能是孕育胎兒。在妊娠期間,胞宮會不斷增大,以容納胎兒的生長發育。在分娩時,胞宮會收縮,將胎兒和胎盤排出體外。

胞宮是女性生殖系統的重要器官,其健康與否直接影響到女性的月經、生育等功能。因此,女性朋友要注意保養自己的胞宮,避免不良習慣,如經期同房、久坐、熬夜等,以免損傷胞宮。

胞宮的病症主要有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腺肌症、子宮癌等。如果出現月經異常、下腹痛白帶異常等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胞宮是女性生殖系統的重要器官,其健康與否直接影響到女性的月經、生育等功能。因此,女性朋友要注意保養自己的胞宮,避免不良習慣,以免損傷胞宮。如果出現月經異常、下腹痛、白帶異常等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參考資訊


  1. 中醫名詞術語(五) - The Qi

  2. 子宮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3. 直肠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4. 卵巢_百度百科

  5. 策略管理》以功能層級策略建立競爭優勢 - 風雲集

  6. 月经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