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胞肥難產」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胞肥難產

病證名,屬難產證型之一,指孕婦因胎體過大,以致分娩困難之病症。此證多因孕婦平素飲食不節,恣食肥甘厚味,兼之安逸少動,氣機壅滯,致使胎胞肥厚,根蒂堅固,臨產時氣血運行不暢,難以推動胎兒娩出。

病因病機

  1. 飲食失調:如《濟生方》所載:「身居富貴,口厭甘肥,聚樂不常,食物無度」,過食膏粱厚味,脾胃運化失常,痰濕內生,壅滯胞宮,胎養過盛,形體肥碩。
  2. 氣機郁滯:「既飽便臥」,缺乏運動,氣血運行遲緩,胞脈氣滯,胎氣不得疏泄,以致胎體積大難下。
  3. 氣虛不運:孕婦素體氣虛,或孕期調攝失宜,中氣不足,無力推動胞胎,加劇難產之勢。

臨床表現

  • 妊娠後期胎體明顯大於常胎,腹部膨隆過甚。
  • 孕婦行動氣急,胸悶腹脹,乃氣機壅塞之象。
  • 臨產時陣痛微弱,產程延長,胎兒遲遲不下。

治法與方藥
中醫主張產前調理以「瘦胎易產」為原則,如《濟生方》提及:「入月可服無憂散,則易生矣。」

  1. 理氣瘦胎:常用方如保產無憂散(又名無憂散),組成含當歸、川芎、枳殼等,功能寬胞理氣,緩解胎體壅滯。
  2. 健脾化濕:若痰濕偏盛,可佐以二陳湯加減,健脾祛濕,減少胞宮痰濁。
  3. 補氣助產:氣虛者配合四君子湯益氣健脾,加強推動之力。

古籍論述
除《濟生方》外,《婦人大全良方》亦載:「胎肥則脈絡難通,氣血阻滯,故產時艱辛。」強調孕期飲食起居須有節制,避免胎體過盛。

胞肥難產之關鍵在於產前調攝,中醫透過藥物與體質調整,旨在疏通氣機、縮胎利產,以達順利分娩之效。